从最大信息开始推

从最大信息开始推

单题组合排列,先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最大信息”作突破口,固定其位置或属性,再顺势排除矛盾选项,连锁填入其余空位,确保每步唯一,快速锁定答案。

核心知识体系

一、定义与适用条件

1.
本质与功能
以题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信息为推理起点,通过关联条件逐步缩小匹配范围。
核心价值​:解决多条件交织的复杂匹配题,避免盲目假设。
1.
三大适用场景
题干含比较关系(年龄、排名等)但无确定选项;
条件反复提及同一对象或属性(如真题1的“河南人”出现3次);
排除法失效且选项信息不充分时。

二、操作步骤与原则

1.
标准化解题三步骤 步骤1​:统计题干信息频次,锁定最大信息点(如真题2的“通州”出现3次) 步骤2​:整合所有关联条件(如真题1中“河南人”关联3个条件); 步骤3​:逐步推导确定结论,遇矛盾则回溯验证。

1.
两大核心原则
同频优先​:若多个信息频次相同,优先选择关联条件更多的(如真题3的“推销员”关联2个年龄条件);
动态调整​:若首轮推导未得结论,将新信息加入统计重新锁定最大点。

经典真题深度解析

真题1(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C类))

某部门新录用甲、乙、丙三名工作人员,他们各自的籍贯为江苏、安徽、浙江中的某个省。张红、李梅和王芹对他们的籍贯有如下猜测:

张红:甲是浙江人,乙是安徽人,丙也是浙江人;

李梅: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不是江苏人;

王芹:甲是江苏人,乙是浙江人,丙也是江苏人。

已知,对甲、乙、丙的籍贯,上述三人均猜对1个,猜错2个。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选项​:

A: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浙江人
B: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是江苏人
C:甲是安徽人,乙是浙江人,丙是江苏人
D: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安徽人

解析:

题干条件不确定,优先采用代入法。

将A项代入,张红所说的第一句话错误,后面两句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猜对1个,猜错2个”,排除;

将B项代入,张红所说的第一句话正确,后面两句错误;李梅前两句正确,最后一句话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猜对1个,猜错2个”,排除;

将C项代入,张红所说的三句话均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猜对1个,猜错2个”,排除;

将D项代入,张红第二句话正确其余错误;李梅第三句话正确其余错误;王芹第一句话正确其余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真题2(2022联考)

题干:小红、小兰、小慧住丰台、通州、朝阳。小红与住通州的姐妹年龄不同;小慧<住朝阳的姐妹;住通州的姐妹>小兰

选项​: A.小红、小慧、小兰 B.小红、小兰、小慧 C.小兰、小慧、小红 D.小慧、小红、小兰


解析:

最大信息​:“通州”出现2次 → 整合条件:住通州的是小慧(因小红与之年龄不同,小兰<之);
推导​:小慧住通州 → 小红住朝阳;小慧<朝阳(小红)且小慧>小兰 → 年龄:小红>小慧>小兰 → A正确。

真题3(2021国考)

题干:乐队四人(意、法、奥、俄)演奏小号、小提琴、单簧管。条件:①俄单独拉小提琴;②法不与意奏同种乐器;③意与另一人同乐器;④奥不吹小号;⑤每人只奏一种

选项​: A.意奏小号 B.意奏小提琴 C.意奏单簧管 D.意与奥不同乐器


解析:

最大信息​:关联条件最多的是“意大利人”(关联②③);
整合​:由②③ → 意与奥同乐器;由①④ → 奥只能奏单簧管 → 意奏单簧管 → C正确。

真题4(2020江苏)

题干:甲、乙、丙、丁四人,职业为教师、医生、律师、警察。已知:①教师与警察是夫妻;②乙比医生年长;③医生与律师是好友;④甲与医生不同岁;⑤警察比丁年轻

选项​: A.甲是警察 B.乙是教师 C.丙是医生 D.丁是律师


解析:

最大信息​:“医生”出现3次 → 关联②③④:医生是丙(因甲、乙、丁均与之矛盾);
验证​:若丙是医生 → 由④甲≠医生,②乙>医生,⑤警察<丁 → 职业匹配无矛盾 → C正确。

真题5(2019国考)

题干:五个小镇(落霞、浣溪、紫薇、古井、荷花)一字排列。条件:①落霞不邻古井、荷花;②浣溪不邻紫薇、荷花;③紫薇不邻古井、荷花;④落霞无木塔;⑤木塔在1、4位

选项​: A.落霞第2 B.荷花第2 C.浣溪第2 D.紫薇第2


解析:

最大信息​:“荷花”出现3次 → 关联①②③:荷花仅邻古井
假设​:若荷花在1→古井在2,但推导后违反⑤(落霞无木塔却在4);
修正​:荷花在5→古井在4,落霞在2 → 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