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关系-并列关系

关联关系-并列关系

抓“和、且、同时、不仅…也”等标志,前后语义同级、感情一致、词性相当;先提取已知项核心义,再选同维度、近义或同类色彩之词,排除转折、因果干扰,结构对称即得分。

一、理论知识点:什么是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语境中的词、短语或分句在语义上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的地位。它们从不同角度陈述同一主题,或表达相近、相关、相对的意思。

在逻辑填空中,掌握并列关系能帮助我们精准推断空白处所需的词语。

并列关系的两大类型:

1.
同义并列
特征:前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义轻重、方向(褒/贬/中性)高度一致,相互解释、补充、强化。
常见标志:和、与、及、同、跟、亦、又、同样、并、且、“、”(顿号)、“,”(逗号分隔的并列成分)等。
示例:
“他为人真诚而坦率。”(“真诚”与“坦率”语义相近,相互强化。)
“这座建筑宏伟、壮观,令人惊叹。”(顿号连接两个褒义词。)
2.
反义并列
特征:前后词语在语义上相反或相对,形成对比,但共同服务于一个更完整的论述。
常见标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有的…有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而、却等。
示例:
“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掌声,而是永恒的价值。”(“短暂”与“永恒”形成反义对比。)
“他表面上很冷酷,内心却十分火热。”(“冷酷”与“火热”形成反义对比。)

并列关系的识别标志(信号词):

词语标志:和、与、及、同、跟、以及、并、且、而、又、亦……
标点标志:顿号(、)、逗号(,)、分号(;)—— 常用于连接并列的词语或分句。
句式标志: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比句、对举句)。

二、解题思路与步骤(基于并列关系)

当你遇到逻辑填空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来利用并列关系解题:

第一步:定位关系,寻找标志

快速阅读题干,重点关注空白处的前后内容,寻找是否存在上述的并列关系标志(词语、标点、句式)。这是解题的钥匙。

第二步:判断类型,确定方向

判断你找到的并列关系是同义并列还是反义并列。

如果是同义并列,那么空白处的词语应该与它的并列成分在感情色彩、语义轻重和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是反义并列,那么空白处的词语应该与它的并列成分构成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第三步:筛选选项,验证答案

根据第二步确定的方向,去对比分析四个选项。

排除那些感情色彩、语义方向不一致的选项。
排除那些不能与并列成分形成恰当同义或反义关系的选项。
最后,将选出的词语代入原文通读,确保语句通顺、逻辑严谨。

三、真题示例与技巧点拨

例1(同义并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________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A. 暗礁险滩 B. 困厄危局 C. 千难万险 D. 艰难险阻

解题步骤:
1.
定位关系:空白处后的“甚至”表示递进关系,但“甚至”连接的前后两部分“________”和“惊涛骇浪”在语义上属于同义并列(都是比喻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且后者程度更深。
2.
判断方向:空白处需要一个与“惊涛骇浪”(比喻巨大的困难和危险)语义相近、但程度稍轻的词语,且最好是形象化的比喻
3.
筛选选项:
A. “暗礁险滩”:形象化比喻,指水下的礁石和危险的浅滩,与“惊涛骇浪”(巨大的风浪)都是航海术语的比喻,构成完美的同义并列,且程度较轻。
B. “困厄危局”:偏抽象,不是形象化比喻。
C. “千难万险”:程度很重,与“甚至”表示的递进关系不符。
D. “艰难险阻”:偏概括性描述,不是形象化比喻。
答案:A

例2(反义并列):

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区别于冰冷的史书,________的博物馆,让过去和现在相遇,让古老与年轻握手,让中国故事________地讲述。 第一空:A. 博大精深 B. 琳琅满目 C. 包罗万象 D. 五花八门 第二空:A. 栩栩如生 B. 焕然一新 C. 活灵活现 D. 推陈出新

解题步骤(以第二空为例):
1.
定位关系:看第二空。“让过去和现在相遇,让古老与年轻握手”这两个分句是同义并列,都在表达博物馆让“历史”变得“鲜活”、“可触摸”。而“让中国故事________地讲述”与它们也是同义并列关系,共同说明博物馆的活化作用。
2.
判断方向:第二空需要填入一个词,表示故事讲述得“生动”、“鲜活”,与“冰冷的史书”形成反义对比。
3.
筛选选项:
A. “栩栩如生”和C. “活灵活现”都形容非常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符合“让历史鲜活”的语意。
B. “焕然一新”指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侧重“新”而非“活”。
D.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的,创造新的,与“讲述”搭配不当。
4.
进一步辨析:A和C是近义词,但“栩栩如生”多用于形容艺术形象(如书画、雕塑),而“活灵活现”多用于形容叙述或描绘。此处是“讲述”故事,用“活灵活现”更贴切。
答案(第二空):C

技巧点拨:

警惕“伪并列”:不是所有用“和”、“与”连接的都一定是严格的同义并列,有时只是简单的罗列,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结合整个语境:并列关系是重要线索,但最终要代入整个句子中验证,确保答案不仅符合局部关系,更符合全文的基调和大意。
词语搭配是基础:即使逻辑关系判断正确,也要注意选项词语与前后文的搭配是否得当(如例2第二空,“讲述”与“活灵活现”搭配更佳)。

总结一下,攻克并列关系类逻辑填空题,核心就在于:

找准标志 → 判断同/反义 → 锁定色彩与语义 → 代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