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关系-因果关系

关联关系-因果关系

锁定“因此、由于、导致、从而”等标志,前因后果,语义顺承;先判原因核心,再选能合理导出结果之词,注意因果程度匹配,排除“强加因果”与“因果倒置”陷阱,秒选能搭建成因果链的选项。

一、 核心概念

因果关系是指:前后文之间存在原因与结果、依据与推论的关系。 一种事件(原因)导致另一种事件(结果)的发生,或者根据某种情况(依据)得出一个结论。


核心公式: 因为A,所以B。 / 之所以B,是因为A。


二、 因果关系的标志词


识别这些标志词是解题的第一步。

1.
原因标志词
因为、由于、缘于、归因于、究其原因、正是

2.
结果标志词
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于是、从而、以致、致使、导致、造成、由此可见、正因如此、有鉴于此

3.
推论标志词
既然、那么、就、则、可见、看来

4.
特殊格式
之所以...是因为...

三、 因果关系的解题思路与核心原则


因果关系的解题核心在于:“逻辑顺承”。即空格处需要填入的词语,必须与上下文构成合理的“原因-结果”或“依据-推论”链条。


解题步骤:


1.
识别标志:迅速定位文段中的因果标志词(如“因此”、“因为”、“导致”),确定逻辑关系为因果。
2.
划定成分:明确谁是因,谁是果。标志词前面的部分是因,后面的部分是果(如“因为A,所以B”)。标志词“之所以B,是因为A”中,“B”是果,“A”是因。
3.
分析逻辑:仔细分析已知的“因”或“果”,理解其内在含义。
4.
顺承推导
如果空格处是“果”,则根据已知的“因”去推导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如果空格处是“因”,则根据已知的“果”去追溯可能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5.
匹配选项:根据“顺承推导”出的意思,去选项中寻找最匹配的词语。
6.
代入验证:将选定的词语代入原文,检查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合理。



四、 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与解题策略


因果关系对空格的作用方向主要有三种情况,下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推导答案:

图片

五、 高频考点与注意事项


1.
区分“导致”与“使得”
导致:后常接消极的、不好的结果。(~了失败的局面)
使得:后常接中性的或积极的结果。(~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
注意“原因”的合理性:填入的原因必须能直接、合理地产生后文的结果,避免“想当然”。

3.
注意“结果”的必然性:填入的结果必须是前文原因自然而然会导致的结局,程度要匹配。



六、 例题精讲


【例题1】(情况一:已知原因,推结果)

全民阅读的推行,_____了社会的文化氛围,为构建书香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A. 改变 B. 改善 C. 营造 D. 建造


【解题步骤】


1.
识别标志:没有明显标志词,但后句“为...奠定基础”是前句行为的目的/结果。逻辑上是顺承的因果。
2.
划定成分:前句“全民阅读的推行”是行为(因),空格处是其直接带来的成果(果),这个成果就是“社会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变化。
3.
分析逻辑:“全民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它的推行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形成、创立一种好的氛围。
4.
顺承推导:需要一个表示“形成、创立”的词语,且与“氛围”搭配。
5.
匹配选项
A. 改变:变化。中性词,但未体现“从无到有”或“变得更好”。
B. 改善:改变使之更好。侧重“改”,前提是原本有但不那么好。
C. 营造:有计划地建造、创立。常与“氛围”、“环境”、“气氛”搭配,**搭配极佳**。
D. 建造:建筑、打造。多用于具体实物。
因此,C项“营造”最契合“从无到有或从弱到强地创立一种氛围”这层意思。
6.
验证答案:代入“营造”,“营造了社会的文化氛围”是“推行全民阅读”这一原因最直接、最合理的结果。答案:C

【例题2】(情况二:已知结果,溯原因)

_____ 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位作家一直被看作是文坛的常青树。

A. 因为 B. 不但 C. 由于 D. 既然


【解题步骤】


1.
识别标志:后半句“一直被看作是...”是结果。空格需要填入一个原因标志词,引导前半句“作品具有...风格”作为原因。
2.
划定成分:空格后是“因”,其后是“果”。
3.
分析逻辑:前后是典型的因果关系。
4.
顺承推导:需要选择一个表示“因为”的词语。
5.
匹配选项
A. 因为:常用因果连词。
B. 不但:表示递进关系,不符合,排除。
C. 由于:常用因果连词,书面语色彩更浓。
D. 既然:表示提出前提,常用于推论关系(既然A,就B),而这里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并非推论,故“既然”用在此处不恰当。
A和C都表示原因,但“由于”更正式,与“作品具有深厚的时代内涵”这样书面化的表达更匹配。
6.
验证答案:代入“由于”,因果关系成立,语句通顺典雅。答案:C

【例题3】(情况三:选择关联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_____ 许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A. 因而 B. 进而 C. 反而 D. 从而


【解题步骤】

1.
分析逻辑:前句“破坏日益严重”是原因,后句“濒临灭绝”是前者导致的**消极结果**。
2.
顺承推导:需要填入一个表示“因此、所以”的结果性词语,且该结果往往是消极的。
3.
匹配选项
A. 因而:表示结果,常用于推导出结论。符合题意。
B. 进而:表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递进**关系,而非直接的因果结果。不符合。
C. 反而:表示出现与常情或预期**相反**的情况。这里环境破坏导致动物灭绝是顺理成章的事,并非“相反”,排除。
D. 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侧重于“由此得到……结果”或“借此去做……”。它连接的两部分含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此处“破坏”并非“手段”,“灭绝”也非“目的”,只是客观上的因果关系,故用“因而”比“从而”更准确。
4.
验证答案:代入“因而”,因果关系成立且合理。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