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建设的核心地位
(一)党的政治建设统领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二)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
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建设要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
(三)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要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要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
三、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一)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四、全面依法治国
(一)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宪法实施与监督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三)法治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一)机构职能体系优化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
(三)机构编制法定化
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
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二)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
(三)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
七、全面从严治党
(一)党的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深化标本兼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
(三)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八、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
(一)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二)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三)网络综合治理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全文约7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