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述句特征-其他

分述句特征-其他

背景、原因、引用、对比、假设等句群,皆服务主旨;先扫首尾找“因此、总之”等总结句,无则合并共性。选项若只重复分述内容,必排;答案必为能覆盖全部支点的上位概括。

一、 理论知识讲解

在中心理解题中,分述句的作用是为总述句(主旨句)服务。除了前两讲提到的类型,还有以下几种重要特征:

1.
反面论证
特征:作者首先提出一个正面观点或对策,然后通过“否则”、“不然”、“如果……不……”、“一旦……就……”等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后果或危害,从而强化正面观点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作用:从反面加码,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标志词:否则、不然、如果不……那么……、没有……就无法……
1.
背景铺陈
特征:此处的“背景”与“引入铺垫”不同,它通常穿插在文段中间用于介绍某一观点或现象发生时的宏观环境、历史条件或行业现状。
作用:为主旨的出现提供语境,帮助读者理解,但其本身不是核心。
识别:内容常显得客观、宏大,但并非作者议论的焦点。
1.
原因分析
特征:文段花费大量篇幅深入剖析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的根源。
作用:分析原因是手段,而解决问题或得出启示才是最终目的。原因分析是为后续的结论或对策服务的。
标志词:因为、由于、根源在于、这主要是因为……
1.
说明影响
特征:详细阐述某一事物或行为带来的意义、好处或危害、弊端。
作用:通过说明影响来论证该事物的重要性或证明采取某项对策的紧迫性。影响本身是论据,不是最终论点。
标志词:从而、因此、使得、有利于、有助于、导致了、破坏了……
1.
研究/数据引用
特征:引用某项科学研究、调查报告、统计数据或历史文献来支持观点。
作用:增强观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研究本身不是重点,它所要证明的结论才是重点。
标志词:研究表明、数据显示、调查发现、据……记载、实验结果表明……

核心原则:无论分述句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服务者而非主导者。解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出这些“服务性”内容,并找到它们所服务的核心观点。


二、 解题思路与技巧

面对具有上述分述句特征的文段,通用解题思路如下:

1.
识别分述特征:快速阅读时,有意识地对文句进行“标签化”。看到“否则”想到“反面论证”,看到“因为”想到“原因分析”,看到“研究表明”想到“引用论据”。
2.
跳过分述,寻找主旨:一旦识别出某部分内容是分述句(论据),就暂时跳过其具体细节,去寻找它所要证明的“论点”。主旨句通常具有概括性、结论性,往往伴有:
对策词:应该、需要、必须、要、倡导
结论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总之
观点词:认为、觉得、看来
3.
归纳总结:如果文段没有明显的结论句,而是大段的分述(如全段都在分析原因),则需要自己进行归纳。问自己:“作者花这么大力气说这些,到底是想表达什么?”答案通常是“因此,我们要重视/解决/关注XXX”或“这说明了XXX的重要性”。
4.
对比排除:将找到的主旨与选项对比。
绝对陷阱:选项内容是文段中的分述细节(如具体的原因、影响、数据),而非主旨。
核心方法:牢记“分述句是为主旨服务”,凡是只概括了服务性内容的选项,都是干扰项。

三、 例题精讲

【例题1】(反面论证)

文段: 推动城乡数字化转型,必须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公共数据的共享与融合。(正面观点:对策)否则,各个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会严重制约数字化治理效能的提升。(分述:反面论证

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分析“数据孤岛”现象的形成原因

B. 说明资源浪费和效能低下的具体表现

C. 阐释打通数据壁垒对于城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D. 比较不同数字化治理模式的优劣

【解析】

1.
识别特征:文段结构为“正面对策 + 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反面论证部分详细描述了不这样做的危害。
2.
寻找重点:反面论证是为强化正面观点服务的。因此,重点是第一句的对策:“必须打通数据壁垒”。
3.
对比选项
A项和B项都只概括了反面论证(分述)部分的内容,是陷阱。
D项文段未提及。
C项中的“必要性”准确对应了“必须”以及从反面论证推出的“如果不……就会……”的逻辑,是主旨的同义替换。
4.
答案:C

【例题2】(原因分析+影响说明)

文段: (原因分析) 敦煌壁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仍色彩斑斓,主要因为古代画匠采用了独特的矿物颜料和绘画技法。这些颜料稳定性极强,不易氧化褪色。(影响说明) 这使得敦煌壁画不仅成为了辉煌的艺术宝藏,为研究中古时代的中国社会、宗教、美术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古代矿物颜料的化学成分和稳定性原理

B.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C. 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不褪色的原因及其重要性

D. 研究中古时代历史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解析】

1.
识别特征:文段包含两个分述部分:“主要因为……”(原因分析)和“这使得……”(影响/意义说明)。
2.
寻找重点:整个文段都在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阐述“敦煌壁画”的一个核心特点——“能历经千年仍色彩斑斓”及其价值。文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没有一句高度概括的总述句,需要自己归纳。
3.
归纳主旨:文段从“原因”和“重要性”两个分述角度,共同说明了“敦煌壁画”的非凡之处。因此,主旨是C选项。
4.
对比选项
A项只提到“原因”中的一个细节(颜料),片面。
B项只提到了“影响”中的一个方面(艺术价值),片面。
D项范围扩大,文段只是说壁画是研究历史的“实物资料”之一,并未谈论其他“依据和方法”。
C项用“原因及其重要性”全面概括了文段两个分述部分的内容。
5.
答案:C

【例题3】(研究引用)

文段: (引用研究)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的人,其认知衰退的风险显著低于睡眠过多或过少的人。(得出结论) 这表明,维持规律的适度睡眠,是保护大脑健康、延缓衰老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介绍一项关于睡眠与认知衰退关系的新研究

B. 比较不同睡眠时长对大脑健康的差异化影响

C. 倡导人们保持适度睡眠以维护大脑健康

D. 揭示睡眠过多或过少会导致认知衰退的机制

【解析】

1.
识别特征:文段开头引用了一项研究作为论据。
2.
寻找重点:研究内容之后,由“这表明”引导出结论,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
3.
对比选项:
A项是对分述句(研究引用)的概括,非重点。
B项和D项都是研究中的具体细节,而非文段最终得出的结论。
C项“倡导……”精准地对应了结论句“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种呼吁和建议。
4.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