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论知识讲解
1.
什么是“引入铺垫”?
“引入铺垫”是分述句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作者在阐述核心观点(主旨句)之前,先进行一些背景介绍、现状描述、问题说明、引用俗语或讲述一个现象,以此作为“引子”,目的是为了自然地引出话题,并使核心观点的提出更有力度、更符合逻辑。
位置:绝大多数位于文段的开头部分。
作用:充当“绿叶”,衬托后文的“红花”(主旨句)。
核心特征:引入铺垫的内容本身并非作者真正想表达的重点,它只是通向重点的“桥梁”或“台阶”。
1.
“引入铺垫”的常见类型
背景引入:介绍时间、时代、环境背景。
例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
现象/现状引入:描述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或当前状况。
例如: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刷短视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问题引入:指出现实中存在的某个问题或困境。
例如: “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挑战...”、“‘提笔忘字’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文化现象...”
引用引入:引用名言、俗语、诗句、调查报告等。
例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有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感到睡眠不足...”
故事/例子引入:讲述一个具体的事例或小故事。
例如: “从前有个商人,过河时...”、“回顾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
核心要点:在阅读时,当你识别出文段开头部分属于上述某种类型的“引入铺垫”时,要立刻预判:重点一定在后面。作者花篇幅做铺垫,一定是为了引出更重要的观点、对策或结论。
二、 解题思路与技巧
面对含有“引入铺垫”式分述句的文段,解题步骤如下:
1.
识别标志,判断性质:快速阅读文段开头,判断其内容是否属于“背景、现象、问题、引用、故事”等铺垫性质的内容。
2.
寻找重点,抓转折/结论:读完铺垫部分后,要格外留意其后出现的语句。重点通常由以下词语引导:
转折词:但是、然而、却、实际上、事实上、尽管如此 → (重中之重!)
“引入铺垫”后紧跟转折,是公考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结构。转折之后必是重点。
结论词:因此、所以、因而、于是、由此可见、总之、这意味着 → (次重点)
对策词:应该、需要、必须、要求、建议、倡导 → (往往是重点)
3.
略读铺垫,精读重点:明确铺垫部分后,可以快速略过,将理解和思考的重点放在转折、结论或对策句上。这句话九成以上就是文段的主旨句。
4.
匹配选项,排除陷阱:将找到的主旨句与选项进行匹配。
警惕陷阱选项:
铺垫内容当主旨:选项描述的是开头的背景、现象或问题本身,而文段重点是如何解决或看待这个问题。这是最常见的陷阱。
无关信息:文中未提及的内容。
表述模糊:概括过于空泛,没有抓住文段的核心指向。
三、 例题精讲
【例题1】(转折结构——最经典)
文段: (现象引入) 近年来,各种“养生讲座”层出不穷,所谓的“健康大师”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其推荐的养生方法往往受到追捧。(转折引出重点) 但是,这些方法大多缺乏科学依据,有的甚至是伪科学,不仅浪费钱财,更可能损害健康。
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养生讲座”深受大众欢迎的现象
B. “健康大师”在网络上影响力巨大的原因
C. 提醒公众警惕缺乏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
D. 分析各种养生方法的具体效果
【解析】
1.
识别铺垫:文段开头描述了“养生讲座多、大师粉丝多、方法受追捧”的社会现象,这是典型的引入铺垫。
2.
寻找重点:铺垫之后出现了强烈的转折词“但是”。根据“转折之后是重点”的原则,后面“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可能损害健康”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核心。
3.
提炼主旨: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出”问题,更是为了“提醒”公众要警惕。因此主旨是“提醒公众警惕……”
4.
对比选项:
A项和B项都是在描述铺垫部分的现象,非重点。
D项“分析具体效果”文段未提及,文段直接给出了“效果不好”的结论。
C项准确抓住了转折后的重点,且“提醒公众”契合“意在说明”的提问方式。
5.
答案:C
【例题2】(结论对策结构)
文段: (问题引入) 当前,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千金难求;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结论对策是重点) 因此,破解这一困境,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打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分析“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状
B. 解释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的具体原因
C. 强调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D. 比较不同人群的就业压力
【解析】
1.
识别铺垫:文段开头提出了“两难并存”的现实问题,这是为了引出后文的解决方案。
2.
寻找重点:铺垫之后出现了结论词“因此”和对策词“必须”。这清晰地表明,后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文段的核心观点和主旨所在。
3.
提炼主旨:主旨是强调“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这一对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对比选项:
A项是铺垫部分的问题描述,非重点。
B项和D项的内容文段均未详细展开讨论,属于无中生有或片面信息。
C项精准地概括了“必须”之后的核心对策。
5.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