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述句特征-多角度论证

分述句特征-多角度论证

看“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此外”并列结构,每角度举分论点,非主旨;跳过并列细节,抓首提总论或尾句总结,选项须含统领性结论,片面截取角度即错。

一、 理论知识讲解

1.
中心理解题是什么?

中心理解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其核心思想、主要观点或写作目的。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1.
什么是分述句?

一个完整的段落通常由总述句(主旨句) 和分述句构成。

总述句(主旨句):表达段落核心观点的句子,是段落的灵魂。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偶尔在段中。
分述句:为核心观点提供解释、说明、论证、举例或补充的句子。它们是为“总述句”服务的。
1.
分述句的特征之一:多角度论证

“多角度论证”是分述句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核心观点(总述句),会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即“角度”)进行阐述,使论点更全面、更有力。

这些“角度”包括但不限于:

举例说明:列举具体事例、数据、人物、故事等。
标志词:例如、比如、譬如、以……为例、据记载、……就是一个例证
分析原因:解释现象或观点产生的原因。
标志词:原因是、之所以、因为、由于、根源在于
阐述影响:说明现象或观点带来的结果、意义或危害。
标志词:因此、所以、从而、使得、有利于、导致了、造成了
引用观点:引用专家、名人、古籍、报告等的言论来佐证。
标志词:××认为、××表示、据××记载、俗话说
正反对比: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并列分述:从几个并列的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主题。

核心要点:在阅读时,当你看到文段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述角度展开论述时,就要高度警惕——这很大概率是分述部分,是在论证一个更深层的核心观点。我们的任务就是跳过这些多角度的细节,找到它们共同服务的那个“主旨”。

二、 解题思路与技巧

面对可能含有“多角度论证”分述句的文段,遵循以下步骤:

1.
扫描全文,寻找角度:快速阅读文段,标识出明显的论证角度标志词(如“例如”、“因为”、“因此”、“XX认为”)。
2.
判断关系,归类分述:将这些带有标志词的内容以及其周围的语句归类,识别它们是举例、原因、影响还是引用。这些通常都是分述句
3.
略读分述,寻找总述:暂时忽略或快速浏览这些分述细节,将注意力集中在:
段首句和段尾句:这是主旨句最常出现的位置。
转折词之后:“但是”、“然而”、“实际上”、“却”等词之后常跟随着作者的真实观点。
结论词之后:“因此”、“所以”、“由此可见”、“总之”等词之后是对上文的总结。
4.
归纳共性,提炼主旨:如果文段没有明显的总述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归纳。问自己:文段中这些不同角度的论述,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这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中心主旨。
5.
对比选项,择优匹配:将找到或归纳出的主旨与选项对比。
警惕陷阱选项:
片面化:只概括了文段中某一个分述角度(如只谈到了“例子”本身),而非整体主旨。
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文段中未提及。
范围扩大/缩小:主旨概括得过于宽泛或狭窄。

三、 例题精讲

【例题1】(简单直观)

文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总述句:提出观点)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扫地机器人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分述角度1:举例说明 - 生活便利同时,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辅助诊断和药物研发,显著提高了诊疗效率和精准度;(分述角度2:举例说明 - 医疗进步)此外,人工智能还通过优化交通流量、提升安防监控水平等方式,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助力。(分述角度3:举例说明 - 城市治理)

问题: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智能家居系统的多种功能

B. AI在医疗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C. 人工智能如何改善城市交通

D. 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1.
扫描角度:文段中出现了“例如”、“同时”、“此外”这三个标志词,引导了三个并列的例子。
2.
判断分述:这三个例子分别从“家居生活”、“医疗领域”、“城市治理”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它们都是具体的分述内容。
3.
寻找总述:段首第一句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就是总述句,概括了后文所有例子的共同点。
4.
对比选项:
A、B、C三个选项都只分别对应了文段中的一个分述例子,是典型的片面化陷阱选项。
D选项“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准确概括了段首总述句的意思,且“积极影响”涵盖了后面所有例子所体现的“便利”、“提高效率”、“提供助力”等积极效果。
5.
答案:D

【例题2】(综合提升)

文段: 近年来,我国全民阅读率逐年攀升,但整体阅读深度不足的问题依然凸显。(背景与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挤占了人们的业余时间,使得碎片化、浅层次的“轻阅读”成为主流;(分述角度1:分析原因 - 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信息爆炸时代带来的内容过量、选择困难,也让人难以静心进行深度阅读。(分述角度2:分析原因 - 信息环境因此,如何引导公众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不仅需要个人主动选择和精神沉淀,更需要政府和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高质量的阅读内容。(总述句:提出对策 - 段尾结论

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分析全民阅读率攀升的各种原因

B. 指出“轻阅读”取代深度阅读的现状

C. 呼吁多方合力推动全民深度阅读

D. 对比快节奏生活与信息爆炸的利弊

【解析】

1.
扫描角度:文段结构清晰。出现“究其原因”,引导两个原因分析(角度1和2);出现“因此”,引导结论。
2.
判断分述:“究其原因”所引导的整个部分,从“生活节奏”和“信息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阅读深度不足”的原因,这都是分述句,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3.
寻找总述:“因此”之后的内容是典型的结论句,也是文段的主旨句。它不再停留在分析问题,而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并强调了需要“个人”和“政府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不仅……更……”)。
4.
对比选项:
A选项只对应了“究其原因”的分述部分,片面。
B选项只对应了文段开头提出的问题现象,非重点。
D选项只概括了原因分析中的两个点,且“对比利弊”并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是分析原因本身。
C选项“呼吁多方合力推动全民深度阅读”完美对应了“因此”后的总述句,其中“多方合力”对应“个人”和“政府社会”,“推动深度阅读”是核心目标。
5.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