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知识点:数据资料
“数据资料”是文段中为了证明核心观点而引用的具体数字、统计数据、研究报告、调查结果、实验结论等。它与“举例子”本质相同,都是服务于中心观点的论证材料或分述内容,其本身并非文段的核心。
看到这些词,要立刻意识到其后的内容是支撑论点的论据,而非论点本身。
功能: 用客观、精确的数据来增强核心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观点显得真实可靠。
常见结构:
核心原则:在中心理解题中,数据资料本身的内容通常不是文段的重点,它所要支撑和证明的那个“观点”才是主旨所在。正确答案是对“观点”的概括,而非对“数据”的复述。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三步法”)
此方法是攻克此类题目的利器,能帮你一眼看穿干扰项的伪装。
第一步:扫描文段,识别数据
快速阅读,寻找数据标志词或具体的数字。一旦发现,立即在心里将其标记为“分述内容”或“论据”,并明确其服务对象。
第二步:跳过数据,寻找观点
数据是为观点服务的。因此,要重点阅读数据资料前面或后面的句子,那里往往就是文段的中心观点。
第三步:对比选项,排除干扰
正确答案通常是对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或高度概括。
经典干扰选项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解题口诀:数据本身是论据,它证明的观点是论点!看到数字和报告,跳过细节找结论!
三、真题示例(感受应用)
【例题1】(数据在段首)
调查显示,超过70%的职场人表示曾在工作中感到过度疲劳。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更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而非一味追求绩效。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 过度疲劳在职场人中已成为普遍现象
B. 工作效率与员工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C. 企业应采取措施关注员工健康缓解疲劳
D. 有七成职场人深受过度疲劳的困扰
【思路解析】
【例题2】(数据在段中)
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早教班,认为这样才能“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一项持续十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接受了高强度早期教育的孩子,与在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比,在小学高年级时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及社交情感发展并无显著差异。 童年的快乐、充足的玩耍和探索空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养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早教效果并非如家长所愿那样显著
B. 高强度的早教对孩子长远发展无益
C. 家长应摒弃“起跑线”思维,重视孩子的自然成长
D. 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教与自然成长孩子的差异
【思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