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论知识讲解
中心理解题最常见的问法是“主要介绍了”、“意在说明”、“概括最准确的是”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特殊问法”,它们对答案的选择有定向性的要求。
1.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强调/指出?”(意图题)
关键词:意在、想要、旨在
核心内涵:这类问题询问的是作者的 写作目的 和 言外之意 。答案通常 不止于对事实的概括,而是倾向于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启示” 。
重点寻找: 对策句 (应该、需要、必须、要)、 结论句 (因此、所以)、 观点句 (作者认为……)。
2.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介绍了/概括了?”(主旨题)
关键词:主要、概括、核心
核心内涵:这类问题询问的是文段的 核心内容 和 客观焦点 。答案是对文段论述对象的 最全面、最准确的客观总结 。
重点寻找:文段的 主题句 (常位于首句或尾句),是对整个文段内容的提炼。
3.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强调?”(侧重题)
关键词:重在
核心内涵:“重在”意味着“着重在于”。它要求考生辨别在文段涉及的多个信息中, 作者最想突出、花费笔墨最多的那个侧重点 是什么。答案可能不是最全面的,但一定是 最核心的论述方向 。
4.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主题是?”(议题题)
关键词:议题、主题
核心内涵:这类问题询问的是文段 讨论的对象或话题 ,通常是一个 名词性的短语 。答案往往是 最宏观、最上位的概念 ,而不是具体的细节、原因或影响。
二、 解题思路与技巧
面对特殊问法,解题时需要增加一个步骤: 先审题,判断问法类型,再带着不同的目标去阅读文段 。
看到“ 意在 ”,大脑就要切换模式: 找对策、找目的、找言外之意 。
看到“ 主要 ”、“ 概括 ”,大脑模式: 找最全面、最准确的内容总结 。
看到“ 重在 ”,大脑模式: 找作者最核心的侧重点 ,可能需要权衡篇幅和论述深度。
看到“ 议题/主题 ”,大脑模式: 找讨论的核心对象(往往是名词) 。
2. 分析文段结构:无论问法如何,分析文段结构(找总述句、分述句)的基本功不变。
意图题:优先选择包含 对策、建议、呼吁、启示 的选项。如果文段只是提出问题,那么“揭示问题”或“分析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意图。
主旨题:选择那个 概括性最强、覆盖最全 的选项。
侧重题:比较选项,选择那个与文段 核心论证部分 匹配度最高的选项。
议题题:选择那个 最抽象、最概括的核心话题 ,通常能涵盖文段所有内容。
对于意图题,要排除那些 仅描述现状或问题本身 的选项。
对于主旨题,要排除那些 片面、细节化 的选项。
对于议题题,要排除那些 具体方面(如原因、意义) 的选项。
三、 例题精讲
【例题1】(意图题 vs 主旨题)
文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探索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如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等,已成为当务之急。
问题1: 这段文字 意在说明 :
A. 老龄化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养老问题
B.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面临困境
C. 必须积极探索和发展新的养老模式
D. 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是未来方向
问题2: 这段文字 主要说明了 :
A. 老龄化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养老问题
B.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面临困境
C. 必须积极探索和发展新的养老模式
D. 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是未来方向
【解析】
文段结构:背景引入(老龄化)→ 问题描述(两种模式困境)→ 对策结论(“因此”之后是重点,探索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
对于问题1(意图题):问“意在说明”,即作者的目的。目的就是提出解决前述问题的 对策 。因此C项“必须积极探索……”是最佳答案。A、B两项只是问题的复述,不是意图。D项是对策中的具体例子,片面。
对于问题2(主旨题):问“主要说明”,即文段的核心内容。文段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要探索新养老模式以及要探索什么”,C项同样是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A、B两项不全面,D项太具体。
本例说明:当文段明确提出对策时,“意图”和“主旨”的答案往往是相同的。但当文段仅提出问题而未明确给出对策时,两者可能不同。
【例题2】(侧重题)
文段: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观点句 ) 例如 ,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医学影像分析,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 例1:诊断 ) 再比如 ,AI还能通过分析海量病历数据,辅助研究人员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例2:研发 ) 不过 ,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AI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让医生和患者能够信任AI的判断。( 转折侧重点 )
问题: 这段文字 重在说明 :
A. 人工智能为医疗领域带来的诸多便利
B. AI在医学影像分析和新药研发中的具体原理
C. 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面临的可解释性挑战
D. 比较AI诊断与人类诊断的优劣
【解析】
1. 审题:“重在说明”要求我们找出作者的 侧重点 。
2. 分析文段:文段先总起说AI应用广,然后用了两个“例如”进行 举例分述 (便利)。但之后用“ 不过 ”进行了强转折,将笔触聚焦于“挑战”和“可解释性”上。转折之后是作者真正要强调的内容。
A项是对转折前举例内容的概括,非侧重点。
B项是分述中的细节,且文段未提及“具体原理”。
D项文段未涉及。
C项精准地抓住了转折词“不过”之后的核心内容,即作者着重强调的“挑战”。
【例题3】(议题题)
文段: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桥梁。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通过它西传,西方的宗教、音乐、物种也通过它东渐。这条道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与发展格局。
问题: 这段文字的 中心议题 是:
A.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种类
B.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C. 东西方文明的具体交流内容
D. 世界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
【解析】
1. 审题:“中心议题”问的是讨论的 核心话题 ,通常是一个概括性的名词短语。
2. 分析文段:文段从头到尾都在围绕“丝绸之路”展开,论述了它不仅是商路,更是文化桥梁,并总结其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整个文段的 核心话题 就是“丝绸之路”。
A项(贸易商品)和C项(交流内容)都是文段中提到的 具体细节 ,是分述部分,不能作为整个文段的中心议题。
D项(发展动力)范围扩大,文段只说了丝绸之路是“影响因素”之一。
B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是一个 名词性的上位概念 ,完美地涵盖了文段中“贸易通道”、“文化桥梁”、“影响进程”等所有具体论述,它就是文段讨论的中心议题。
总结
意图题 | 意在、想要、旨在 | 找目的、对策、言外之意 | 对策 > 结论 > 问题描述 |
主旨题 | 主要、概括、核心 | 找最全面、最准确的内容总结 | 全面概括 > 片面细节 |
侧重题 | 重在 | 找作者最核心的强调点 | 转折后 > 举例前 |
议题题 | 议题、主题 | 找讨论的核心对象(名词性) | 上位概念 > 下位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