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知识点:因果关联词
1.
什么是因果关联词?
因果关联词是连接上下文,表示前后文存在原因与结果、依据与结论关系的词语。它的核心作用在于提示文段的逻辑重点。
1.
常见的因果关联词有哪些?
分为两大类:结论词和原因词。结论词更重要!
结论词(引导重点结果/结论):
因此、因而、所以、故而、于是、可见、看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正因如此、这意味着、这说明了
特点: 这些词之后的内容,通常是文段的中心句或主旨所在。是解题的关键信号。
原因词(引导原因/论据):
因为、由于、之所以、缘由是
特点: 这些词之后的内容,通常是对结论的解释和说明,本身通常不是文段的重点,而是为结论服务。
1.
因果关系的核心逻辑结构
典型的因果结构有以下两种:
1.
“原因/论据 + 结论词 + 结果/结论(重点)”
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结构。文段先进行分析、阐述、举例(原因),最后用结论词引出作者的核心观点。
示例: 网络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促进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原因分析)…因此(结论词)…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核心结论)。
2.
“结论词 + 结果/结论(重点) + 原因词 + 原因/论据”
文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进行解释说明。
示例: 所以(结论词),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至关重要(核心结论)。这是因为(原因词)…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文化才能焕发持久活力(原因解释)。
核心原则: 无论哪种结构,结论词所引导的句子,基本都是文段的核心和重点。 原因部分是为证明结论服务的。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三步法”)
与转折关系一脉相承,但关注点变为“结论”。
第一步:快速浏览,寻找标志
快速扫描文段,优先寻找是否存在结论词(如“因此”、“所以”)。一旦发现,立即标记。如果没有明显的结论词,再留意原因词,判断文段整体是否是因果逻辑。
第二步:锁定重点,判断主旨
紧抓结论词之后的内容,这部分九成以上是文段的中心句。仔细理解这句话。
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易错点):
多结论词出现: 如“于是…因此…总之…”。这时,最后一个结论词引导的句子通常是最終的、概括性的主旨。
“之所以……是因为……”结构: 这是一种特殊句式,其语义重点在“是因为”之后的原因解释部分。例如:“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坚持不懈的努力。”重点是在强调“努力”这个原因。
结论词在文首: 如“因此,我们认为……”。这通常是承接上文得出的结论,就本段而言,它就是中心句。
第三步:对比选项,择优选择
将找到的中心句(结论)与选项进行对比。
正确答案的特征:
是结论句的同义替换或合理引申。
如果结论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那么正确答案往往围绕“要怎么做”展开。
干扰选项的常见陷阱:
原因/论据内容: 描述的是铺垫的分析、例子或背景,非最终的结论。这是最常见干扰项!
无关信息: 文段中未提及的内容。
片面信息: 只截取了结论的某一个方面,或只概括了某个细节例子。
因果颠倒: 将文中的原因和结果颠倒来说。
三、真题示例(感受应用)
【例题】
长期以来,人们把科幻作为一种“支流文学”,认为它不关注现实,缺乏哲学思考。殊不知,优秀的科幻作品恰恰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聚焦科技发展对人性、社会和伦理带来的冲击与重构,从而深刻反思人类文明的现状与走向。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替代的。因此, 对科幻价值的评判,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标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科幻文学常常包含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B. 科幻文学的价值需要重新得到应有的评价
C. 科幻文学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升
D. 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标准格格不入
【思路解析】
1.
寻找标志: 文段末尾有非常明确的结论词“因此”。
2.
锁定重点: “因此”之后的内容直接给出了作者的最终观点:“对科幻价值的评判,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标准”。这就是文段的中心句。
3.
判断主旨: 中心句的核心是要改变对科幻文学的评判标准,即要重新评估其价值。
4.
对比选项:
A项:对应“从而深刻反思…”一句,这是“因此”之前的原因分析部分,是为了证明结论的论据,非重点。
B项:“价值需要重新得到应有的评价”是中心句“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标准”的完美同义替换,是正确答案。
C项:“依赖于科技水平的提升”在文段中完全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D项:“格格不入”表述过于绝对和消极。文段只是说不能“局限于”传统标准,并非完全否定和排斥,意思是应该建立新的、更适合它的评价体系。该项曲解文意。
正确答案是 B。
【例题】(“之所以……是因为……”结构)
城市绿化之所以选择某种树种,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看,而是因为它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养护成本更低。
重点说明: 这个句子的重点在于解释选择的原因(适应性强、成本低),而不是“选择”这个行为本身。如果这是文段的核心,那么主旨就是强调城市绿化选种的实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