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推理-其他

真假推理-其他

常考模态、语义、关系、复杂命题。口诀:先定真假,再套矛盾;模态转换“可能<=>不必然不”,语义代入语境,关系链用传递对称;复杂命题拆“且或”,矛盾必一真一假。牢记“先找确定项,再排矛盾项”,30秒锁定答案


基础理论知识


真假推理是逻辑判断中的重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类题目通常给出多个陈述,并说明这些陈述中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或真假数量确定,要求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实际情况。


核心逻辑知识点包括:

逻辑联结词:如“且”“或”“非”“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
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如:A 与 非A)
反对关系:如“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可同假,不可同真)
推理规则: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等

题型识别


真假推理题常见特征:

题干中出现多人猜测、多项陈述
明确提示“只有一人说真话”“只有一人说谎”“猜测只有一半正确”等
选项要求选择“符合预测”“正确判断”或推导具体事实

解题思路


1.
找关系:先寻找陈述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2.
定真假:根据矛盾关系确定部分陈述的真假
3.
推结论:利用已确定信息推导其他陈述的真假
4.
验答案:将结论代入原题验证是否符合所有条件

经典例题讲解


例题1:企业家预测题


题干

马化腾、李彦宏、马云三位企业家对房价和物价做了如下预测:

马化腾:只有房价不上涨,物价才不上涨
李彦宏:房价和物价至少有一个不上涨
马云:房价上涨且仅当物价上涨

若三人的预测都为真,以下哪项符合他们的预测?


选项

A.只有房价上涨,物价才不上涨

B.房价不上涨,物价上涨

C.房价和物价均上涨

D.房价和物价均不上涨


解析

马化腾的话:¬房价上涨→¬物价上涨 (等价于:物价上涨→房价上涨)
李彦宏的话:¬房价上涨∨¬物价上涨
马云的话:房价上涨↔物价上涨

将马云的话代入:房价上涨当且仅当物价上涨,即两者同真或同假。


检验选项:

C项(均上涨):满足马云的话,但违反李彦宏的“至少一个不上涨”
D项(均不上涨):满足李彦宏的话,马化腾话前件真则后件真,成立;马云话也成立
A、B项不符合“同真同假”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五人撒谎问题


题干

甲、乙、丙、丁、戊五个商人坐在一起聊天。

甲说:“我们五人中有一个人在撒谎”
乙说:“我们五人中有两个人在撒谎”
丙说:“我们五人中有三人在撒谎”
丁说:“我们五人中有四个人在撒谎”
戊说:“我们五个人全都在撒谎”

由此可推出他们之中说真话的是:


选项

A.甲和戊

B.丁

C.乙和丙

D.戊


解析

戊说“全撒谎”如果为真,则戊自己也撒谎,矛盾,故戊一定说谎
因此至少有一人说真话,戊的话为假
观察甲乙丙丁的陈述:他们分别说有1、2、3、4人说谎
由于只有一人说真话(四人说谎)→ 丁的话为真
验证:如果丁真(4人说谎),则甲乙丙戊都说谎,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3:凶杀案供词题


题干

某公司总经理郑某在家中被杀,警方确切掌握的是,案发当天,其下属赵一、王二、张三、李四都进出过一次郑某家中,且排除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四人约定向警方所作的每句供词都是虚假供述,供词如下:

赵一:“我们四人都没杀害他,我离开他家时,他还活着。”
王二:“我是第二个进他家的,我到他家时,他已经死了。”
张三:“我是第三个进他家的,我离开他家时,他还活着。”
李四:“凶手进他家不比我晚,我到他家时,他已经死了。”

由此可知推知,凶手是:


选项

A.赵一

B.王二

C.张三

D.李四


解析

由于所有供词都是假的,对每句话取反:

赵一的话假:⇒ 有人杀害了他 或 赵一离开时他已经死了
王二的话假:⇒ 王二不是第二个进他家 或 王二到他家时他还活着
张三的话假:⇒ 张三不是第三个进他家 或 张三离开时他已经死了
李四的话假:⇒ 凶手进他家比李四晚 或 李四到他家时他还活着

结合“只有一人凶手”和“按顺序进出”的条件,通过假设和验证可确定:

如果赵一杀人,他离开时人已死,与他的话假一致
进一步分析时间顺序和死亡时间,可确定赵一是凶手

故正确答案为A


下一篇
没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