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论知识讲解
1. 什么是“句子理解题”?
句子理解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文段中某个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强调重点、所起的作用或作者的言外之意。
常见提问方式:
“文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作者说‘……’是为了说明:”
“‘……’这句话暗含了:”
2. 核心原则:“句不离篇”
与词语理解一样,任何一个句子的准确含义都由其所在的上下文语境决定。脱离文段孤立地看一个句子,很可能产生误解。
考查实质:考查对文段逻辑关系和作者意图的深层把握能力,是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
二、 解题思路与技巧
核心方法:语境+逻辑+意图 三元分析法
1.
定位句子,分析其“本身含义”
首先理解该句子字面上说了什么。
2.
扩展范围,分析其“语境含义”(最关键的一步)
向前看:阅读画线句子的前文,了解它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向后看:阅读画线句子的后文,看后文是如何对它进行解释、延伸或论证的。
确定功能:判断这个句子在文段中扮演什么角色?
观点句:直接表达作者的核心论点。
总结句:对前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承启句: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
论据句:为支持主旨而存在的事例、数据、原因等。
3.
把握逻辑,分析其“逻辑关系”
分析画线句子与前文、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并列、解释说明等)。逻辑关系是理解句意的钥匙。
4.
揣摩意图,分析其“言外之意”
对于“暗含了”、“意在说明”这类问法,需要结合上下文,揣摩作者通过这句话真正想表达什么, often含有对策、呼吁、警示、评价等深层意图。
5.
代入验证,择优选择
将选项的理解代入原文,看是否能使文意贯通、逻辑顺畅。
常见错误选项特征:
字面解释:只解释了句子最表面的意思,未能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过度推断:脱离文段基础,进行了过多的主观延伸。
功能错误:错误判断了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如把论据当观点)。
逻辑错误:歪曲了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 例题精讲
【例题1】(理解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文段: 在科学研究中,失败是常态,成功反而是小概率事件。每一次失败的实验都并非毫无价值,它如同探险家在路上留下的“此路不通”的标记,为后来的同行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问题: 文中将失败的实验比作“此路不通”的标记,旨在说明:
A. 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探险一样充满危险
B. 失败的实验证明了最初的研究假设是错误的
C. 失败的实验具有排除错误路径、提供借鉴的价值
D. 科学家应该像探险家一样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解析】
1.
定位与分析: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理解它的关键不在比喻本身,而在于后文对这个比喻的解释:“为后来的同行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2.
把握意图:作者用这个比喻,旨在形象化地说明“失败实验”的价值——即“排除错误(此路不通)”和“提供借鉴(指明新方向)”。
3.
对比选项:
A、D项:都在强调“探险”这个喻体本身,而非“失败实验”这个本体,是典型的就事论事陷阱。
B项:只说明了“排除错误”,遗漏了更重要的“提供借鉴”的价值,以偏概全。
C项:完整准确地概括了画线句子(比喻)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4.
答案:C
【例题2】(理解观点句的言外之意)
文段: 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中,热衷于大拆大建,一味追求“现代化”的面貌,却将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特风貌和文化记忆摧毁殆尽。“保护旧城,不仅仅是留下几栋建筑、几条街道,更是守护一座城市的灵魂。”
问题: “保护旧城……更是守护一座城市的灵魂”这句话暗含了:
A. 旧城的建筑和街道已经破败不堪,没有实用价值
B. 当前旧城改造的方式存在着毁灭城市灵魂的危险
C. 城市的灵魂只能存在于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之中
D. 保护旧城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技术
【解析】
1.
分析语境:画线句子是文段的最后一句话。前文在批评一种现象:大拆大建摧毁了文化记忆。
2.
把握逻辑与意图:画线句子是在前文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正面的观点(“保护是守护灵魂”)。其言外之意和真实意图在于:通过强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来反衬和批判前文那种破坏性的改造方式。因此,这句话暗含着对当前做法的否定。
3.
对比选项:
A项:与文意相反,文段强调旧城有价值。
C项:“只能存在”表述过于绝对,文段未提及。
D项:文段未讨论“资金和技术”问题,无中生有。
B项:准确抓住了句子的言外之意。作者说“保护是守护灵魂”,其潜台词就是“不保护(即大拆大建)就是在毁灭灵魂”。
4.
答案:B
【例题3】(理解承上启下的句子)
文段: (1)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规模上远超人类。(2)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在所有领域取代人类。 (3)例如,在需要情感共鸣、创造性思维和复杂伦理判断的领域,人类的优势依然不可替代。
问题: 第(2)句话在文段中的作用是:
A. 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B. 承接上文并引出下文的论述
C. 具体解释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
D. 举例说明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解析】
1.
分析句子功能:第(2)句话以“但”开头,这是一个强烈的转折词。
2.
分析逻辑关系:
承上:它转折的是第(1)句话“AI效率规模远超人类”,意思是“虽然AI很强,但是……”。
启下:它提出一个观点“不意味着在所有领域取代人类”,紧接着第(3)句话用“例如”引出具体的领域(情感、创造等) 来证明这个观点。
3.
对比选项:
A项:中心论点通常更概括,而第(2)句是在转折后提出的一个分观点。
C项和D项:第(2)句并未解释原理或举例,举例是第(3)句的任务。
B项:准确地概括了该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
答案:B
下一篇
没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