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辨析-程度轻重

词的辨析-程度轻重

先比量级,如“批评<斥责<抨击”;再据语境提示词“略显、十分、极度”定档;慎选过重或过轻,保持与上下文情绪一致;牢记高频梯度“危害-破坏-毁灭、失望-绝望”,秒排极端。

一、 核心概念

程度轻重是指:一组意义相近的词语,在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时,所表示的行为强度、性质状态或影响大小存在等级上的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哪个词表示“重一点”、“严重一点”,哪个词表示“轻一点”、“轻微一点”。准确把握这种差异,才能确保所选词语与语境所要求的强度完全匹配。

二、 为什么“程度轻重”如此重要?

1.
实现精准表达:语境中对事态的严重性、行为的力度等常有隐含要求,选择程度不匹配的词语会导致表达失真。
2.
有效排除干扰:命题人常将一组意义相近但程度有别的词语设为选项,区分程度是解题的关键。
3.
体现语言素养:对词语程度的敏感和精准运用是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 辨析程度轻重的核心方法:“定程度,抓暗示”法

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文段语境,判断其描述的事态、行为或性质所需要的强度等级,并据此选择相匹配的词语。

步骤:

1.
定程度:仔细阅读文段,特别是空格前后的语句,判断此处需要一个程度“轻”、“中”还是“重”的词语。关注描述性语言。
2.
抓暗示:寻找文段中暗示程度轻重的“信号词”或关键信息。
程度重的信号:“极其”、“彻底”、“毁灭性”、“致命”、“无法挽回”等。
程度轻的信号:“稍微”、“有些”、“略有”、“一定程度上”等。
对比信号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暗示程度,如“相比...更为...”、“甚至...”等。
3.
辨等级:辨析选项中各词语在程度上的等级差异。
4.
匹配筛选:将选项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所需的程度进行匹配,选择最契合的一项。
5.
代入验证:将选定的词语代入原文,检查程度是否协调。

四、 高频常考程度轻重辨析汇总

掌握以下高频词语的程度差异,能有效区分选项。

词语(程度轻)

词语(程度重)

关键区别与示例

批评

批判 抨击

批评:指出缺点错误,希望改正。(程度轻) 批判:对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系统分析、否定。(程度重) 抨击:用评论来攻击,语气猛烈。(程度更重)

损坏

破坏 摧毁

损坏:使失去原有的部分效能。(程度轻) 破坏:使事物受到严重损害,含主观恶意。(程度重) 摧毁:彻底破坏,毁灭。(程度极重)

失望

绝望

失望:感到希望落空,失去信心。(程度轻) 绝望:毫无希望,断了念头。(程度重)

妨碍

妨害 阻碍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程度轻) 妨害:有害于,损害。(程度重) 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程度较重)

请求

恳求 哀求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程度轻) 恳求:诚恳地请求。(程度重) 哀求:苦苦请求。(程度极重)

轻视

蔑视 鄙视

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程度轻) 蔑视:小看,轻视,不放在眼里。(程度重) 鄙视:轻视,看不起。(程度重)

担心

担忧 忧虑

担心:放心不下。(程度轻) 担忧:发愁,忧虑。(程度重) 忧虑:忧愁担心。(程度更重)

希望

渴望 渴求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程度轻) 渴望:迫切地希望。(程度重) 渴求:迫切地要求。(程度重)

五、 解题思路与实战步骤

1.
读文段,品语境:理解文意,感受整体氛围是严峻、激烈还是缓和、轻微。
2.
找信息,定等级:寻找暗示程度轻重的关键词句,确定空格处所需的程度等级。
3.
析选项,辨轻重:分析选项中各词语在程度上的细微差别,进行排序。
4.
做匹配,定答案:将选项的程度等级与文段要求的等级进行匹配,选出最佳答案。
5.
代入选,验协调:代入答案,通读检查程度是否恰到好处,避免过轻或过重。

六、 例题精讲

【例题1】

这部作品不仅______了艺术表现的形式边界,更对传统的审美观念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A. 探索 B. 触及 C. 突破 D. 跨越

【解题步骤】

1.
定程度,抓暗示:文段后半句有“强有力的挑战”,程度很重。关联词“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因此第一空的程度应比“发起强有力的挑战”稍轻,但也必须是程度较重的动词,与之构成递进。
2.
辨等级:
A.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程度轻,偏重过程)
B. 触及:接触到,涉及到。(程度很轻)
C. 突破:打破困难、限制等。(程度重,强调结果)
D. 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程度较重)
3.
匹配筛选“突破边界”是最常见的搭配,且“突破”一词的力量感与后文的“强有力的挑战”在程度和气势上能形成良好的递进关系。“跨越”虽也可,但不如“突破”有力、彻底。“探索”和“触及”程度过轻,无法与后文构成递进。故答案选C。
4.
验证答案:代入“突破”,语句通顺,逻辑严谨,程度契合。答案:C

【例题2】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______,往往是因为它利用了人们的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弱点。

A. 传播 B. 扩散 C. 泛滥 D. 流传

【解题步骤】

1.
定程度,抓暗示:文段讨论的是“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且后文指出它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弱点”,这是一种深刻的分析,暗示谣言的传播并非正常现象,而是带有一定危害性和失控性的。因此,这里需要一个程度较重的词。
2.
辨等级:
A. 传播:广泛散布。中性词,程度中等。
B. 扩散:扩大分散出去。程度中等。
C. 泛滥:江河湖水溢出,比喻事物大量出现,含有贬义,强调失去控制,造成坏影响。程度重。
D. 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多为中性或褒义,程度轻。
3.
匹配筛选:分析选项程度,“泛滥”一词最能体现谣言失控、造成危害的语义,其程度和贬义色彩与“网络谣言”的语境最为匹配。
4.
验证答案:代入“泛滥”,能准确表达出谣言的危害性和蔓延的失控状态。答案:C


下一篇
没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