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总论

新思想总论

新思想总论: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之"新"在于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历史方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新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是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些里程碑事件为新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核心要义与理论体系

(一)指导思想与核心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两个确立"是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十个明确"核心内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这一科学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三、奋斗目标与历史使命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奋斗目标已经如期实现,现在我们正朝着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

(三)"两步走"战略安排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战略安排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既体现了雄心壮志,又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明确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抓手。

需要注意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已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

(三)两大布局的辩证关系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两大布局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方略。

五、发展理念与根本立场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立场。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

(二)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略,也是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根本路径。

新发展理念集中回答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等问题,是指挥棒、红绿灯,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三)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


六、战略保障与政治保证

(一)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

改革的性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国际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七、理论特色与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

这一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科学体系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这一思想具有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当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的宏阔高远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论魅力。

(三)实践指导的强大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这一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武器。


八、实践要求与学习方法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提升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要掌握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工作结合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上求突破。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让科学理论入脑入心。

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持之以恒深入学习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引导干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

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全文5396字


上一篇
没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