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提

大前提

先抓大前提,即题干总限定条件。解题首步圈定大前提,选项凡违背一律排除,再比对剩余细节,确保完全符合。

一、基础理论知识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题目给出一个定义,要求根据定义判断选项中的事例是否符合该定义。
单定义:题目中只出现一个定义,无需比较多个定义,重点在于准确把握该定义的核心要素。
大前提:在逻辑推理中,定义作为推理的“大前提”,选项中的事例是“小前提”,解题时需将选项与定义严格匹配,避免主观臆断。



二、题型识别

题目结构:由“定义描述”和“四个选项”组成。
常见问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不属于……”
“下列利用了/体现了上述定义的是……”
核心特征:定义通常包含关键词(如“前提”“结论”“原因”“效应”等),选项为具体事例或陈述。



三、解题思路

1.
精读定义:抓住定义的主体、客体、条件、结果等关键要素,注意限定词(如“只有”“必须”“经过”等)。
2.
分析选项:将每个选项与定义逐条对比,判断是否完全符合所有要件。
3.
排除干扰
排除与定义核心不符的选项。
注意“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常见错误。
4.
确认答案:选择最贴合定义的选项,确保逻辑一致。



四、经典例题讲解

以下例题均选自您提供的PDF文件,保留原题题干及选项,并附详细解析。


例题1:客观-价值谬误

题干:客观-价值谬误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其前提是一个事实性的描述,而结论所表述的则是一个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而且这种推理没有预设明显的价值判断前提。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观-价值谬误的是:A.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B.既然人人都要遵守法律,那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C.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因此人们就不应该继续注意地栖居在农村D.这个地区的绿化率不断提高,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解析
定义关键词:前提是事实性描述,结论是价值性描述,且无预设价值判断。
选项分析
A项:前提和结论都涉及价值(“应该”),不符合“前提是事实性描述”。
B项:前提“人人都要遵守法律”是事实,但结论“应该对法律尊重”是价值判断,且推理预设了价值前提(遵守法律是好的),不符合“无预设价值判断”。
C项:前提“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是事实,结论“人们就不应该继续注意地栖居在农村”是价值判断,且推理未预设明显价值前提,符合定义。
D项:前提和结论都是事实性描述(绿化率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不涉及价值判断。
答案:C

例题2:柏金森现象

题干:柏金森现象,是指人眼在低照明水平时,会产生视感觉的敏感性向光谱蓝端迁移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利用了柏金森现象的是:A.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可以形成既配套又独具材质变化魅力的装饰效果B.面积较大的房间,使用奶黄、浅咖啡色等暖色调来装修,既可以使人感到温馨愉快,又可以避免给人以空旷感C.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较暗室内环境中的磨漆画时,在色彩构成方面,选用蓝、绿等冷色调优于红、橙等暖色调D.医院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可以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

解析
定义关键词:低照明水平、视感觉敏感性向光谱蓝端迁移。
选项分析
A项:涉及材质变化,与照明和光谱无关。
B项:涉及暖色调的心理效应,未提及低照明或光谱迁移。
C项:直接提到“较暗室内环境”(低照明),并选用蓝、绿等冷色调(光谱蓝端),符合定义。
D项:蓝绿色用于提高视觉对比度,但未强调低照明条件,且目的是“更易看清血管”,而非敏感性迁移。
答案:C

例题3:晕轮效应

题干: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或者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晕轮效应的是:A.情人眼里出西施B.天下乌鸦一般黑C.嘴上无毛办事不牢D.一俊遮百丑

解析
定义关键词:对某一特征形成印象后,掩盖其他品质或推论其他特征。
选项分析
A项:“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情感好感掩盖缺点,符合晕轮效应。
B项:“天下乌鸦一般黑”是基于共性归纳(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并非由某一特征推断其他特征,不符合定义。
C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由年龄特征(无胡须)推断能力差,符合晕轮效应。
D项:“一俊遮百丑”由美貌掩盖其他缺点,符合晕轮效应。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