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整理:拆分思维核心逻辑与应用场景
(一)拆分思维的定义与作用
1.
定义:当词语整体无逻辑关联时,将词语拆分为字或词,分析部分间的关系。
2.
作用:解决半常识类难题,如“成败:呼吸”等表面无关联的词组。
(二)三大应用场景
1.
成语被拆分时
例:“深入:浅出” → 拆为单字,“深”与“浅”反义,“入”与“出”反义。
2.
词语间无整体关联时
例:“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 无直接逻辑,需拆解内部结构。
3.
相同单字反复出现时
例:“寒:寒冷:寒舍” → “寒”在“寒冷”中表温度,在“寒舍”中为谦辞,考一字多义。
(三)五大常考拆分关系
1.
语义关系(占比约35%)
反义/近义:“南征:北战” → “南”与“北”反义,“征”与“战”近义。
1.
并列关系(占比约20%)
四字并列:“笔墨:纸砚” → 拆为笔、墨、纸、砚,属文房四宝。
1.
目的关系(占比约18%)
用“为了”造句:“削足:适履” → 削足是为了适应鞋子。
1.
因果关系(占比约15%)
用“导致”造句:“人去:楼空” → 人离开导致楼空置。
1.
一字多义关系(占比约12%)
单字在不同语境中含义不同:“淡墨”(稀薄)与“淡季”(萧条)。
(四)解题步骤优化
1.
Step1:识别无整体关联标志(如成语拆分、相同字重复);
1.
Step2:拆分为最小单位(单字或词);
1.
Step3:分析部分间关系(语义、因果等);
1.
Step4:匹配选项拆分逻辑,排除“词性错位”“语义偏离”项。
二、历年真题详解
真题1:成语拆分+目的关系(2024年国考)
题目:
舍身:取义 选项: A. 摩拳:擦掌 B. 含苞:欲放 C. 得陇:望蜀 D. 格物:致知
解析:
题干拆分:“舍身”为了“取义”,构成目的关系。
选项对比:
D项“格物”是为了“致知”(研究事物以获取知识),逻辑完全一致;
A、B项为并列动作(摩拳与擦掌无目的关联),C项“得陇望蜀”表贪婪(非目的)。
真题2:词语拆分+因果关系(2023年河南卷)
题目:
风吹:草动 选项: A. 铁树:开花 B. 云开:雾散 C. 水落:石出 D. 忍辱:偷生
解析:
题干逻辑:“风吹”导致“草动”,为因果关系。
答案依据:
C项“水落”导致“石出”(水退使石头显露);
B项“云开”与“雾散”为并列现象(无因果),D项“忍辱”为了“偷生”(目的关系)。
真题3:单字多义+复合辨析(2020年江苏卷)
题目:
淡:淡墨:淡季 选项: A. 热:热点:热带 B. 美:美貌:美名 C. 香:香料:香水 D. 贵:贵宾:贵族
解析:
核心考点:单字“淡”在不同词中含义不同:
“淡墨”指浓度低,“淡季”指生意萧条。
答案匹配:
A项“热点”(受关注)与“热带”(高温)中“热”字义不同;
B、C、D项中单字含义相同(如“贵”均表地位)。
真题4:成语拆分+并列结构(2024年河北卷)
题目:
匹马:单枪 选项: A. 万水:千山 B. 花红:柳绿 C. 地久:天长 D. 猴年:马月
解析:
题干特征:“匹”“单”为量词,表数量少。
选项排除:
A项“万”“千”为量词(表数量多),结构一致;
B项“花”“柳”为名词,C项“地”“天”为名词,D项“猴”“马”为动物。
真题5:因果关系+二级辨析(2024年国考)
题目: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选项: A.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B.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C.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解析:
拆分逻辑:因“诛禁不当”(处罚不当),故“反受其央”(反遭祸害),为因果关系。
精准匹配:
C项因“其身不正”(自身不正),故“虽令不从”(命令不被服从);
A、B项为并列结构,D项为转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