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整理
(一)五大核心语法关系
1.
主谓关系
定义:名词(主语)+动词/形容词(谓语),描述主语的状态或动作。
验证方法:用“某事物怎么样了”造句(如“湖面:平静”→“湖面平静了”)。
典型例子:蝴蝶∶飞舞、气候∶变暖。
1.
动宾关系
定义:动词(动作)+名词(宾语),表示动作施加的对象。
验证方法:用“对某物做了什么”造句(如“清除∶垃圾”→“清除垃圾”)。
高频陷阱:宾语必须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拔除∶毒瘤”正确,“拔除∶垂柳”逻辑偏差)。
1.
偏正关系
定义:修饰语(形容词/副词)+中心语(名词/动词),形成定中结构或状中结构。
技巧:
定中结构:加“的”(如“崭新∶画卷”→“崭新的画卷”);
状中结构:加“地”(如“热烈∶欢迎”→“热烈地欢迎”)。
1.
并列关系
定义:两个词性相同的实词并列,语义相近或互补。
标志:词语结构对称(如“和颜∶悦色”、“丰功∶伟绩”)。
1.
主宾关系
定义:名词(主语)+名词(宾语),需添加谓语构成完整逻辑。
解题关键:用相同谓语造句子(如“教师∶知识”→“教师教授知识”)。
(二)二级辨析高频维度
1.
词性一致性
主谓关系:主语必为名词,谓语为动词/形容词(如“微笑∶灿烂”中“灿烂”为形容词)。
动宾关系:动词后接名词性宾语(如“抑制∶热情”√,“抑制∶热烈”×)。
1.
语义逻辑强化
动宾关系需排除搭配不当(如“破除∶环境污染”×,应为“治理环境污染”)。
偏正关系需中心语性质匹配(如“激烈∶挑衅”√,“激烈∶市场”×)。
1.
结构对称性
并列关系的词语内部结构需相同(如“风餐∶露宿”均为定中结构,“风”修饰“餐”)。
二、历年真题详解
真题1:动宾关系+语义强化(2018江苏省考A类)
题目:
清除 之于( )相当于 拔除 之于( ) 选项: A. 垃圾——暗堡 B. 腐败——毒瘤 C. 路障——青苗 D. 积弊——垂柳
解析:
题干逻辑:题干需填入两组动宾关系,且动作对象需为负面事物。
选项对比:
B项“清除腐败”“拔除毒瘤”均针对有害对象(腐败=抽象危害,毒瘤=具象危害),语义逻辑完全一致;
A项“暗堡”为中性词,C项“青苗”为正面词,D项“垂柳”为中性词,均未体现“清除危害”的强化逻辑。
真题2:主谓+主谓宾复合结构(2018年春季联考)
题目:
蜘蛛∶织网∶爬行 选项: A. 蚕∶破蛹∶吐丝 B. 蜜蜂∶酿蜜∶飞行 C. 夜莺∶筑巢∶歌唱 D. 猎豹∶奔跑∶捕食
解析:
题干拆分:
“蜘蛛织网”:主谓宾结构(蜘蛛+动词+名词);
“蜘蛛爬行”:主谓结构(主语+动词)。
答案匹配:
B项“蜜蜂酿蜜”(主谓宾)、“蜜蜂飞行”(主谓),结构完全一致;
A项“蚕吐丝”为主谓宾,但“破蛹”是动宾而非主谓;C项“夜莺歌唱”搭配不当(夜莺鸣叫≠歌唱)。
真题3:动宾+偏正复合关系(2017年浙江省考)
题目:
讨论:会议:方案 选项: A. 合作:课题:计划 B. 研究:手机:销量 C. 分析:汽车:技术 D. 调研:基层:实情
解析:
题干逻辑:
“讨论方案”:动宾关系;
“会议”为偏正结构中的地点状语(在会议上讨论)。
选项排除:
D项“调研实情”(动宾)、“基层”为地点状语(在基层调研),与题干一致;
A项“合作计划”搭配不当(应为“制定计划”);B项“手机”是工具而非地点。
真题4:偏正关系+词性匹配(2023年国考)
题目:
空前∶规模 选项: A. 有序∶市场 B. 配合∶默契 C. 激烈∶挑衅 D. 协同∶发扬
解析:
核心考点:偏正关系(形容词+名词),且中心语为名词。
答案依据:
A项“有序的市场”为定中结构(形容词+名词),与“空前的规模”逻辑一致;
B项“默契”是形容词,C项“挑衅”是动词,D项“发扬”是动词,均无法构成“形容词+名词”的偏正关系。
真题5:主宾关系+谓语补充(2020年国考)
题目:
抽样调查∶抽样原则 选项: A. 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 设备操作∶操作规程 C. 数学模型∶建模软件 D. 人物访谈∶访谈内容
解析:
关系拆解:抽样调查需依据抽样原则执行(主宾关系,补充谓语“依据”)。
精准匹配:
B项“设备操作需依据操作规程”,与题干逻辑完全一致;
A项“调查问卷”是工具,“征求意见”是目的,逻辑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