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概念与命题特征
1.
定义:比喻象征义指通过具体事物(如动植物、物品、人物)指代抽象概念,需结合文化常识理解。
比喻:基于相似性(如“捅破窗户纸”喻突破认知障碍)。
象征:固定文化关联(如“松鹤”象征长寿)。
1.
命题特征:
高频考查成语、俗语、古诗词意象;
单纯语义匹配题占比不足30%,常需结合二级辨析。
(二)五大核心类型与二级辨析
1.
动物类比喻
典型例子:
黄牛→任劳任怨;海燕→坚强;春蚕→奉献。
白眼狼→忘恩负义(贬义);领头羊→领导者(褒义)。
二级辨析:
感情色彩(如“孺子牛”为褒义,“纸老虎”为贬义);
动作特征(如“蜜蜂勤劳”对应动作结果)。
1.
植物类象征
典型例子:
松柏→坚毅/长寿;玫瑰→爱情;桑梓→家乡。
竹子→虚心;折柳→惜别;海棠→思乡。
二级辨析:
对象差异(如“牡丹”象征华贵,非“高洁”);
文化错位陷阱(如“桃李”仅指学生,不泛指人才)。
1.
人物与身体部位类
典型例子:
须眉→男子;巾帼→女子;桃李→学生。
手足→兄弟;眉目→头绪;心腹→亲信。
解题关键:
避免字面解读(如“喉舌”象征媒体,非器官)。
1.
物品与自然现象类
典型例子:
干戈→战争;玉帛→和平;荆棘→困难。
汗青→史册;社稷→国家;烽火→战争。
二级辨析:
必然属性(如“天平”必然象征公正)。
1.
俗语与成语类
典型例子:
踢皮球→互相推诿;破天荒→首次发生。
墙头草→见风使舵;铁公鸡→吝啬。
(三)常见陷阱与应对技巧
1.
脱离文化背景:
错误选项混淆象征内涵(如将“连中三元”误用于事业成功)。
应对:积累高频文化符号(如“青衿=读书人”“南冠=囚犯”)。
2.
感情色彩错配:
褒贬误用(如“白眼狼”为贬义,不用于中性语境)。
3.
字面化解读:
错误选项仅描述字面画面(如将“捅破窗户纸”解读为破坏物品)。
二、历年真题详解
真题1:动物类象征(2023年国考)
题目:
蜜蜂∶勤劳无私 选项: A. 狐狸∶奸诈狡猾 B. 松柏∶坚强不屈 C. 梅花∶高贵典雅 D. 黄牛∶任劳任怨
解析:
蓝色特征:题干“蜜蜂”是动物类象征,固定搭配为“勤劳”。
红色考点:D项“黄牛”象征“任劳任怨”,均为动物+褒义特质;A项虽为动物但贬义,不匹配色彩。
排除项:B、C项为植物象征,与动物类范畴不一致。
真题2:身体部位象征(2021年浙江)
题目:
汗青∶史册 选项: A. 手足∶兄弟 B. 家乡∶故里 C. 耳目∶打探 D. 孺子牛∶吃苦耐劳
解析:
关键匹配:题干“汗青”(古代竹简制作工艺)象征“史册”。
答案依据:A项“手足”象征“兄弟”,均为身体部位指代人际关系;B项为全同关系(家乡=故里),非象征。
绿色技巧:C项“耳目”象征探子(名词),非动作“打探”。
真题3:植物类象征(2022年青海)
题目:
连理枝∶玫瑰 选项: A. 梧桐雨∶明月 B. 丁香结∶鸿雁 C. 昆山玉∶松柏 D. 杨柳枝∶长亭
解析:
红色考点:题干“连理枝”与“玫瑰”均象征爱情。
选项对比:D项“杨柳枝”与“长亭”均象征离别(古有“折柳送别”);A项“梧桐雨”象征爱情,“明月”象征思乡,逻辑不一致。
真题4:俗语象征(2023年山东卷)
题目:
踢皮球∶互相推诿 选项: A. 开快车∶赶工 B. 戴高帽∶赞美 C. 墙头草∶坚定 D. 门外汉∶文盲
解析:
蓝色特征:“踢皮球”是三字俗语,比喻职能部门推卸责任。
答案依据:A项“开快车”象征加快进度(“赶工”),但感情色彩中性,题干“互相推诿”为贬义;B项“戴高帽”象征奉承(贬义),与“赞美”(褒义)色彩不符。
绿色技巧:D项“门外汉”象征外行,非“文盲”。
真题5:共同象征义(2022年辽宁事业)
题目:
尺素∶鸿雁 选项: A. 熊市∶牛市 B. 干部∶党员 C. 现金∶纸币 D. 狼烟∶烽火
解析:
核心逻辑:题干“尺素”(书信)与“鸿雁”(信使)均象征书信。
答案匹配:D项“狼烟”与“烽火”均象征战争;A项为反义关系(熊市/牛市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