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论知识
定义判断: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一个或多个定义,判断选项所述情况是否符合该定义。核心在于准确理解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抓住定义的关键要素(如主体、客体、条件、行为、结果等)。
单定义:题干仅给出一个定义,相对于多定义更简单,但需注意定义中可能包含的复杂句式或隐含条件。
其他句式:指定义表述方式多样,可能采用条件句、并列句、转折句等,需灵活解析句意,避免因句式复杂而误解定义。
二、题型识别
常见特征:
题干为一段关于某个概念的定义,通常包含“是指”“即”“包括”等关键词。
选项为具体情境或行为描述,要求选择“符合”或“不符合”定义的项。
高频考点:
法律类(如权利、犯罪)、心理类(如效应、冲突)、社会现象类(如失眠、节律紊乱)等。
解题关键:精读定义,提取核心要素(如必要条件、排除条件),逐项对比选项。
三、解题思路
1.
抓取关键词:快速阅读定义,标记出主体、行为、条件、结果等关键信息。
2.
理解句意:尤其注意“其他句式”中的条件关系(如“如果…那么…”)、并列关系(如“和”“或”)或转折关系(如“但不是”)。
3.
对比选项:将每个选项与定义要素逐一比对,排除不符合关键要素的选项。
4.
注意细节:避免主观臆断,严格依据定义判断,即使选项看似合理,若不符合定义要素,也不选。
四、经典例题讲解
以下从您提供的PDF中选取三道典型题目,保留原题题干及选项,并逐步解析。
例题1:失眠的定义
题干: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但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睡不着觉都叫做失眠,其必须包含三大要素,即持续的睡眠困难(人睡眠难,即人睡眠问题过于十分钟;睡眠维持障碍,即整夜觉醒次数不少于两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以及总睡眠时间减少)、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出现相关的日间功能受损。可见,失眠不是因当前的客观条件让人无法睡觉,而是想睡却持续性睡不着,并且影响了日常的生活。
问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语句最能体现失眠的是:A. 自初到后归来夜,天欲明前睡觉时B. 自经表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 客归中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D.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解析:
定义要素:
1.
持续的睡眠困难(入睡难、维持障碍、早醒等);
2.
有充足的睡眠机会;
3.
日间功能受损。
选项分析:
A项:描述“天欲明前睡觉时”,仅说明睡觉时间晚,未体现“持续性”和“日间功能受损”。
B项:“自经表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指因战乱睡眠少,长夜难眠,但强调客观原因(战乱)导致,不符合“想睡却睡不着”的主观持续性,且未明确日间功能受损。
C项:“客归中雨寒无睡”指因下雨寒冷睡不着,属于客观条件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抱得秋情不忍眠”体现主观上“想睡却睡不着”,并伴有“移泪烛”的行为,暗示情绪影响睡眠和日间状态,最符合失眠要素。
答案:D
例题2: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定义
题干: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的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问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是:A. 甲从乙处购买汽车一辆,在甲没有支付价款前,乙不交付汽车B. 甲、乙约定各自出资100万成立公司,甲没有出资前,乙也不予出资C. 甲向乙借用了相机,随后乙向甲借用了手机,甲未归还相机,乙不归还手机D. 甲、乙约定甲免费赠送乙一幅名画,在乙没有支付运费之前,甲不予交付给乙
解析:
定义要素:
1.
当事人互负债务;
2.
没有先后履行顺序;
3.
一方在对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时,有权拒绝履行。
选项分析:
A项:买卖合同中,支付价款和交付汽车通常有先后顺序(先付款后交货),不符合“没有先后履行顺序”。
B项:出资成立公司,约定同时出资,符合“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顺序”,乙在甲未出资时拒绝出资,行使了抗辩权。
C项:借用相机和手机是两个独立行为,不属于“互负债务”,而是相互抵销或报复,不符合定义。
D项:赠送名画是单务合同,乙支付运费并非债务,甲无权抗辩。
答案:B
例题3:似真推理的定义
题干:似真推理是一种认知推理,它是由似真前提或似真推论导出似真结论,尽管无法得到确定性的真结论,但也暂时没有理由支持结论为假,这就使得结论仍然为真。
问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似真推理的是:A. 员工小王到济南出差,在住酒店、坐公交车、逛商场时感受到山东人的服务态度很好,因此他说:“山东人就是热情好客!”B. 股民小张经常把两只股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一只股票价格上涨,便预测另一只股票价格也可能会上涨C. 警察小李对某案情分析如下:如果受害者没有与凶手搏斗,那么手指不会折断;受害者手指折断,所以他与凶手搏斗了D. 经理小赵在演讲中说:“如果保证产品质量,那么就会增加产品的销量;现在我们的产品销量增加了,说明我们保证了产品质量。”
解析:
定义要素:
1.
由似真前提推出似真结论;
2.
无法确定真,但无理由证伪;
3.
结论仍视为真。
选项分析:
A项:通过有限经历归纳出“山东人热情好客”,属于似真推理(结论可能真,但无法确定)。
B项:基于类比预测股票上涨,属于似真推理(结论可能真,但无保证)。
C项:使用逻辑推理(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结论是确定的,不属于“无法确定性真”,故不符合似真推理。
D项:通过销量增加反推质量保证,但销量增加可能有其他原因,结论不必然真,符合似真推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