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梳理
二、题目特征
元素组成相同,且位置特征明显
三、考点理论分析
3.1、核心考点
通用规律
文字、字母、数字在图形推理中本质是特殊形状的图案,需优先考虑图形推理的常规考点:
属性规律:对称性、曲直性、开闭性。
数量规律:笔画数、封闭区域数(面)、部分数、交点数、直线/曲线数量。
特殊规律:遍历(元素重复出现)、叠加运算(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连接方式(点接/线接)。
题型特征识别
元素组成差异大:优先属性规律(对称、曲直、开闭)。
封闭区域明显:优先数面(如“口”“田”“日”等含封闭空间的汉字)。
线条独立或分散:考虑部分数或笔画数。
元素重复出现:遍历或相同元素位置变化
3.2、分类型详解
汉字类
高频考点:笔画数、结构、相同偏旁、封闭区域、部分数
笔画数:
标准新华字典笔画(如“乙”1笔、“乃”2笔)。
结构:
左右(明)、上下(志)、包围(国)、半包围(凶)。
相同偏旁:
所有汉字含相同部首(如“艹”“木”)。
去同存异:
字母类
高频考点:对称性、曲直性、开闭性、字母顺序、开口数
对称性:
轴对称(A、H)、中心对称(O、X)。
字母顺序:
按字母表顺序间隔排列(如B→D隔1字母,D→G隔2字母)。
开口数:
数字类
高频考点:对称性、开闭性、运算规律(加减乘除)
对称性:
数字“3”“8”为轴对称,“0”“8”为中心对称。
运算规律:
真题示例:
题干:3、5、8、13、?
规律:3+5=8,5+8=13 → 8+13=21 → 选“21”
四、典型真题及解析
真题1(文字/字母/数字类 样式规律-加减同异)
出处:2011年国家《行测》题第84题
题干: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样式规律。
观察发现,第一组图形中第三个图“运”是由第一个图形中的“辶”和第二个图形中的“云”组成,即第一个图中元素和第二个图中元素去同存异组成第三个图中元素。同理,第二组图形中均有元素“二”,未知图形应该含有“口”和“人”,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真题2(文字/字母/数字类 数量规律-面)
出处:2012年国家《行测》题第84题
题干: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解析:
数面,题干每个汉字含有封闭区域数量分别为2、3、4、5个,故待选汉字应含有6个封闭区域。A、B、C、D四个选项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4,6,4,3。
答案:B
真题3(文字/字母/数字类 数量规律-线)
出处:2016年国家《行测》题(副省级)第85题
题干: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元素组成凌乱,首先考虑属性。每幅图均由3个元素构成,元素中有直有曲。其中图①②③每个图形都包含2条曲线;图④⑤⑥每个图形都包含1条曲线。
故正确答案为D。
【易错原因】看到字母题,很多同学会去想字母构成单词的意思,其实在国考的图形题当中,我们应当忽略字母的实际意义,把字母当成由线条组成的图形来找规律。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