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结论

日常结论

日常结论题重在“不推偏、不推绝、不推无”,题干说什么就认什么,抓对比词、趋势词、绝对词,警惕偷换主体、范围、时态、因果,优先选“可能、有些、有时”的温和表述,不选“所有、必然、唯一”的极端结论。

核心知识体系

一、题型特征与解题原则

1.
基本特征
题干类似言语细节判断题,无逻辑关联词或较少,选项无明确可翻译结构。
高频提问方式​: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项正确”
“无法推出的是”“最符合上述论述的结论是”
1.
三大解题原则
紧扣题干​:结论必须严格基于原文细节,禁止主观引申(如真题1的“南极生态破坏”为过度推导)。
选项筛选三法则​:
不选:逻辑矛盾、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如真题2的“茉莉花含量比较”)。
慎选:绝对化词(“必然”“最”)、比较关系(“更”“越来越”)、程度词(“极大”)。
优选:可能性表述(“可能”“有的”)、从弱原则(如真题3的“丁捐了”)。

二、解题步骤与陷阱识别

1.
标准化流程 步骤1​:先读提问,明确题型(避免与加强削弱题混淆) 步骤2​:定位题干核心概念(如真题4的“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关系)。 步骤3​:选项与题干逐字比对,排除引入新信息的干扰项(如真题1的“企鹅灭绝”未提及)。
1.
高频陷阱类型
概念偷换​:题干说“磷虾减少威胁企鹅”,选项说“磷虾灭绝导致企鹅灭绝”。
因果倒置​:题干“A可能导致B”,选项篡改为“B是A的原因”(如真题4的D项)。
范围扩大​:题干“拟南芥酶决定植物气味”,选项扩大为“所有花的气味”。

五道经典真题深度解析

真题1(2012国考)

题干:南极气温上升导致磷虾密度下降80%,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数量锐减

选项​: A.气温上升造成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 偷换因果,题干未说明气温与竞争的直接关系) B.磷虾继续减少将导致企鹅灭绝(× 绝对化表述,题干无灭绝预测) C.气候变暖和捕食竞争威胁帽带企鹅生存(√ 综合“气温上升→磷虾减少→企鹅减少”的连锁反应) D.气温上升对南极生态破坏极大(× 无中生有,未提生态破坏)


解析:C项严格对应题干因果链;B、D项为典型过度推导



真题2(2009国考)

题干​:拟南芥酶产生绿叶挥发物GLV,GLV决定蔬果芳香

选项​: A.茉莉花中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无中生有,题干未比较花种) B.人类此前无法改变植物气味(× 题干仅说“新技术可改变”,未否定历史能力) C.去除拟南芥酶将改变蔬果气味(√ GLV决定气味,去除酶则无GLV) D.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决定气味(× 偷换概念,决定气味的是GLV而非酶本身)


解析:C项是原文“GLV决定气味”的逆否等价;D项混淆酶与产物关系



真题3(2010江苏A类)

题干:4位同学对小段捐款的陈述仅1句为假:

①甲或乙捐 ②甲捐→丙捐 ③乙没捐→丁捐 ④甲和乙没捐

选项​: A.丙捐(× 与推导矛盾) B.丁捐(√) C.甲捐(×) D.乙捐(×)


解析:

矛盾定位​:①与④矛盾,必一真一假 → ②③为真。
推导​:④“甲、乙未捐”为真(若④假则①真,违反仅1假) → ③真且乙没捐 → 丁捐。

真题4(2010江苏B类)

题干​:没有科技高度发展,物质经济就不能转化知识经济

选项​: A.科技发展→能转化(× 充分条件误推) B.未转化→无科技发展(× 否前错误) C.科技发展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没有…不能…”等价于必要) D.转化→科技发展(√ 但与C同义,C更直接)


解析:题干为“¬科技→¬转化”,等价于“转化→科技”(D)或“科技是转化的必要条件”(C),C项更符合提问“最恰当结论”



真题5(2010江苏C类)

题干:富人拒收入转移→社会动乱;穷人要求高福利→社会停滞

选项​: A.社会不动乱→富人转移或穷人要求高(× 混淆充分必要条件) B.社会不动乱→富人转移或穷人不要求高(√ 逆否+德摩根律) C.动乱且停滞→富人拒转移且穷人要求高(× 充分条件推不出必然原因) D.动乱或停滞→富人拒转移或穷人要求高(× 或关系无法反推)


解析:

题干:富人拒转移→动乱;穷人要求高→停滞。
B项:¬动乱 → ¬(富人拒转移)∨¬(穷人要求高) ≡ 富人转移∨穷人不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