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知识讲解
1. 题型识别
材料特征:给出一篇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短文,字数通常在300-600字之间。题材广泛,涵盖社科、人文、科技、时政、经济等多个领域。
设问方式:紧随文章之后,设有3-5个问题(以5个最为常见)。提问方式多样,几乎涵盖言语理解的所有微观题型。
题型本质:它不是一种新题型,而是主旨概括、细节理解、语句填空、逻辑判断、标题填入、词句理解等基础题型的综合应用。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处理大量文本信息。
2. 考查能力
1. 信息筛选与抓取能力: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核心概念和数据。
2. 文意概括与归纳能力: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作者观点。
3. 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判断作者态度。
4. 语境分析与词句理解能力: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特定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3. 常见提问方式分类
主旨概括类: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强调/论述的是?作者的意图是?
细节理解类: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不正确的是?关于“X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词句理解类:文中的“XX”指代的是?划线的句子意在说明?
推理判断类:这段文字最可能来源于?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是?可以从中推出的是?
标题填入类: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二、解题思路与步骤(核心方法论)
面对长文章,切忌一头扎进去逐字细读。必须采用高效的阅读和解题策略。
第一步:快速浏览问题,带着目的阅读
用30-50秒快速阅读文章后面的所有问题(不包括选项)。
目的:
1. 明确阅读重点:知道需要在文章中寻找什么信息(如:核心概念“数字孪生”的定义、某个实验的结果、作者对某事的看法等)。
2. 预判文章结构:通过问题大致预判文章是“总分总”结构,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第二步:高效阅读文章,边读边勾画
以“段”为单位进行阅读,抓住段首句、段尾句和中心句。
边读边做标记(如果考场允许在试卷上勾画):
圈出核心概念、主题词。
划出关键数据、人名、结论性语句。
标记逻辑关系词(如:但是、因此、首先、一方面……另一方面),理清文章脉络。
读完后,用几秒钟在心中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主旨。
第三步:定位原文,比对选项
这是解题的核心环节。“答案都在原文中”。
定位:根据题目的关键词(人名、概念、数字等)迅速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
比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
正确选项:往往是原文信息的同义转述或合理概括。
错误选项:常见陷阱有——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范围、程度、时态)、曲解文意、绝对化表述(“唯一”、“必然”)、逻辑混淆。
第四步:处理主旨题和推断题
主旨题:通常放在最后做。因为做完前面的细节题后,对文章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此时再把握主旨会更容易。回顾各段中心句,进行整体概括。
推断题:必须基于原文进行合理推导,切忌过度推理或个人臆断。答案通常是原文信息的“言外之意”,但一定有原文依据。
三、例题讲解
【例题】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1-5题。
①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在重塑内容产业的生态。从撰写新闻稿、创作诗歌,到生成代码、绘制插画,AIGC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② 其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使其在标准化、模板化的内容生产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极大解放人力。③ 然而,AIGC的普及也引发了关于版权、伦理和职业替代的深切担忧。④ 例如,AIGC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目前仍是一片模糊地带,是归属于开发者、使用者,还是AI模型本身?⑤ 同时,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面临考验,“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⑥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应简单地将AIGC视为洪水猛兽或万能工具。⑦ 正确的态度是将其定位为人类的“协作者”。⑧ 在未来,人的核心价值将更体现在创意、审美、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等机器难以替代的领域。⑨ AIGC负责处理海量数据和执行重复性任务,而人类则专注于战略规划、质量把关和价值判断。⑩ 通过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AIGC的效能,同时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推动内容产业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1. 根据文章,AIGC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A. 创意和审美
B. 真实性和可靠性
C. 高效和低成本
D. 战略规划和价值判断
2. 文章第二段中提到的“协作者”主要是指:
A. 替代人类完成所有工作
B. 与人类形成互补分工
C. 独立进行价值判断
D. 主导内容产业的发展方向
3. 关于AIGC带来的挑战,文章没有提及的是:
A. 版权归属问题
B. 职业替代担忧
C. 技术研发成本
D. 内容真实性问题
4. 作者对AIGC的态度是:
A. 全面否定
B. 盲目乐观
C. 理性客观
D. 漠不关心
5. 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 《AIGC:万能的内容生产工具》
B. 《深度伪造技术的安全隐患》
C. 《AIGC时代,人机协作共创未来》
D. 《论人工智能的版权归属》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问题
问题1问“优势”,是细节题。
问题2问“协作者”的含义,是词句理解题。
问题3问“未提及的挑战”,是细节判断题(选非题)。
问题4问“作者态度”,是观点态度题。
问题5问“标题”,是主旨题。
第二步:高效阅读文章
第一段:①句提出话题(AIGC重塑生态)。②句讲其优势(高效、低成本)。③句转折,讲其带来的挑战/担忧(版权、伦理、职业替代)。④⑤句举例说明挑战(版权归属、真实性安全)。
第二段:⑥句提出应对挑战的总体观点(不应简单否定或神化)。⑦句给出核心方案(定位为“协作者”)。⑧⑨句具体解释人机如何协作(人做机器难替代的,机器做重复的)。⑩句总结这种人机协作的好处。
主旨:在承认AIGC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应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应对挑战,推动发展。
第三步:定位原文,比对选项
1. 根据文章,AIGC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定位:第一段②句。“其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
比对:C选项“高效和低成本”是原文原词的同义表述。
答案:C。
2. 文章第二段中提到的“协作者”主要是指:
定位:第二段⑦⑧⑨句。⑧⑨句具体解释了协作模式:人负责创意、审美等,AIGC负责处理数据和重复任务。
比对:这明显是一种互补分工的关系。B选项准确。A、C、D选项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过度推断。
答案:B。
3. 关于AIGC带来的挑战,文章没有提及的是:
定位:第一段③④⑤句。③句总说“版权、伦理和职业替代”,④句具体说“版权归属”,⑤句说“真实性和可靠性”(即内容真实性)。
比对:A(版权)、B(职业替代)、D(真实性)均已提及。C选项“技术研发成本”全文均未出现。
答案:C。
4. 作者对AIGC的态度是:
定位:全文。第一段客观陈述了优劣势,第二段提出“不应简单……视为洪水猛兽或万能工具”,并给出了建设性的“人机协作”方案。
比对:这种既看到好处也看到问题,并提出理性解决方案的态度,就是“理性客观”。A、B过于极端,D明显不符。
答案:C。
5. 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分析:标题应能概括全文核心思想。全文核心是“AIGC有优有劣,未来在于人机协作”。
比对:
A项只强调了优势,片面且与作者谨慎态度不符。
B项只涉及一个挑战细节,过于片面。
D项同样只涉及一个挑战细节,不能概括全文。
C项“AIGC时代,人机协作共创未来”准确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论点。
答案:C。
【总结】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篇章阅读的解题全过程:预读问题→结构式阅读→精准定位→仔细比对。掌握这个流程,并熟练运用微观题型的解题技巧,就能有效攻克篇章阅读这一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