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知识讲解
1. 题型识别
这类题目通常呈现以下形式:
给出一段文字,其中有若干句子(如5句)的顺序被打乱(语句排序题的特征)。
在这段文字中,有一处空位,需要从另外提供的几个句子(如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填入(语句填空题的特征)。
提问方式通常是:“请在(某位置)填入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示例题干结构: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上述文段中,在(②和③之间)填入以下哪个句子最合适?
A. ...
B. ...
C. ...
D. ...
2. 核心难点与考查本质
难点:语句排序的逻辑和语句填空的逻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填空的句子是排序逻辑链中的一环,而整体的排序结构又决定了填空处需要什么样的句子来衔接。
本质:综合考查语言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境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更强的整体观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解题思路与步骤
面对这种混合题型,推荐使用 “先排序,后填空” 或 “排序与填空相互验证” 的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读材料,把握核心话题
快速浏览所有给定的被打乱的句子和待选的填空句子,了解文段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第二步:运用排序技巧,梳理已有句子的逻辑脉络
这是解题的基石。运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所有语句排序技巧:
确定首句/排除非首句:快速判断哪个句子最适合开头。
寻找逻辑捆绑集团:利用指代词(这、那、其)、关联词(但是、因此、同时)、顺序词(首先、然后)、重复词语等,将逻辑上紧密相连的句子捆绑在一起。
理清行文结构:判断文段是“总-分”、“分-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按时间、空间顺序展开。
第三步:定位填空位置,分析上下文语境
在初步理清的逻辑脉络中,精确定位填空处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或前一个意群和后一个意群)。
分析前文:填空处前面的句子说了什么?它的结尾提到了什么概念或留下了什么逻辑期待?
分析后文:填空处后面的句子是如何开始的?它开头有没有需要前文铺垫的指代词或关联词?
第四步:比对选项,选择最佳衔接句
将四个选项代入填空处,判断哪个选项能:
承上启下:能完美地承接前文的意思,并自然地引出后文的内容。
逻辑通顺:使整段文字的逻辑链条完整、流畅。
话题一致:与前后文讨论的话题保持高度一致。
第五步:通读验证,确保万无一失
将排好序并填入句子的完整文段通读一遍,检查是否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这是保证正确率的最后关卡。
三、例题讲解
【例题】
将以下句子重新排列,并填入最合适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 因此,通过分析指甲的形状、颜色、纹路等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② 中医理论认为,“爪为筋之余”,指甲是人体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与肝、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③ 比如,指甲出现竖纹,可能意味着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指甲变得苍白,可能与贫血有关。
④ 当然,这些只是辅助观察,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诊断。
⑤ 现代医学也发现,指甲的生长状况受营养、循环系统、局部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②和③之间填入一个句子,最恰当的是:
A. 那么,具体是如何通过指甲来判断健康的呢?
B.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指甲诊断上观点完全一致。
C. 但是,现代医学对此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D.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修剪指甲以保持卫生。
【解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材料,把握核心话题
核心话题:通过指甲来观察健康。涉及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观点。
第二步:运用排序技巧,梳理已有句子的逻辑脉络
②句是观点引入句,从中医理论出发,引出“指甲是气血表现”的核心话题,非常适合做首句。
⑤句讲“现代医学也发现”,“也”字说明它前面应有其他观点,不能做首句。
①句有“因此”,是结论句,不能做首句。
③句有“比如”,是举例句,不能做首句。
④句有“当然”,是补充说明,不能做首句。
初步确定②为首句。
②句(中医观点)和⑤句(现代医学观点)通过“也”字形成并列关系,应紧密相连。顺序应为【②…⑤】。
①句有“因此”,是对②和⑤所陈述观点的总结,应跟在②⑤之后。形成【②⑤①】。
③句有“比如”,是对①句“通过分析指甲的特征……判断健康”的具体举例,应紧跟①后。形成【②⑤①③】。
④句“当然……”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和限制(指出其局限性),通常放在文末。完整顺序为:【②⑤①③④】。
第三步:定位填空位置,分析上下文语境
填空位置:在②和③之间。但根据我们的排序,②和③之间插入了⑤和①。所以,填空处的实际上下文是:
前文:②句(中医认为指甲是气血表现)。
后文:⑤句(现代医学也发现指甲受多种因素影响)。
第四步:比对选项,选择最佳衔接句
A. 那么,具体是如何通过指甲来判断健康的呢?
分析:②句提出了“指甲能反映健康”的观点,后文⑤句是另一个证据(现代医学)。在②句之后,提出“如何判断”这个问题非常自然。但⑤句并没有直接回答“如何判断”,而是提供了另一个支持性的证据。所以A放入后,与⑤句的衔接不够紧密。逻辑上有点跳跃。
B. 由此可见,中西医在指甲诊断上观点完全一致。
分析:严重错误。②句只说了中医观点,还没提现代医学(⑤句),就得不出“中西医观点一致”的结论。此选项犯了“信息超前”的错误。
C. 但是,现代医学对此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分析:逻辑错误。后文⑤句是“现代医学也发现……”,其中的“也”字表示补充和支持,而不是转折和否定。如果选C,则与后文⑤句的“也”字形成直接矛盾。
D.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修剪指甲以保持卫生。
分析:话题偏离。从前文②句的“指甲反映健康”完全推不出“要修剪指甲”的结论。话题从“诊断”跳到了“卫生”,逻辑断裂。
重新审视A与上下文:
虽然⑤句没有直接回答“如何判断”,但②和⑤共同构成了“指甲能反映健康”的证据基础。在抛出问题A之后,先补充现代医学的证据(⑤),再得出结论(①)和举例(③),在逻辑上是可行的。A句作为一个设问句,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比B、C、D三个选项都要好。但这不是最完美的衔接。
我们需要一个能连接②和⑤的句子。最理想的句子应该能指出,不仅是中医,现代医学也这么看。但选项中没有直接表述的。对比之下,A项至少能引出后文对“指甲与健康”关系的进一步阐述,是四个选项中的最优选。
然而,仔细分析现有选项,发现最合适的答案可能是对题目逻辑的更深理解。 实际上,②之后直接接⑤是最流畅的(中医观点->现代医学也证实)。填入的句子应该能强化这种并列或递进关系。但选项中没有直接表达“无独有偶,现代医学同样认为”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A项作为一个引导句,虽然不完美,但却是唯一一个能引导出后续论述且不破坏逻辑的选项。B、C、D都会直接破坏逻辑。
因此,经过排除,正确答案是 A。
第五步:通读验证
完整语序为:② -> A -> ⑤ -> ① -> ③ -> ④
②中医理论认为……密切相关。A那么,具体是如何通过指甲来判断健康的呢? ⑤现代医学也发现……多种因素影响。①因此,通过分析……健康状况。③比如……④当然……
读起来基本连贯,逻辑上可以接受。
【总结】
混合题型难度较大,要求考生:
1. 首先必须做好排序,否则填空的上下文就是错的。
2. 对逻辑的把握要非常精细,特别是关联词(如本题的“也”)和行文节奏。
3. 采用排除法,优先排除那些有明显逻辑错误(如B、C)或话题偏离(如D)的选项,在剩余选项中选择相对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