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辨析-词义侧重

词的辨析-词义侧重

先拆语素,比核心义;再辨对象、情感、程度、范围;选最贴合语境的一项。

一、 核心概念

词义侧重是指:一组近义词或同义词,它们的基本意义相近,但在表达上所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有所不同

命题人往往会在选项中设置词义非常接近的词语,要求考生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择那个侧重点最契合文意的词语。


二、 为什么“词义侧重”如此重要?

汉语词汇博大精深,很多词“大同”但“小异”。这个“小异”就是解题的关键锁孔。如果不能精准区分这些细微差别,做题就会凭感觉,正确率无法保证。

示例体会:

他 _____ 了自己的错误。 A. 改正 B. 改进

改正:侧重“正”,即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对象常是缺点、错误。
改进:侧重“进”,即在原有基础上改良、进步,使之更优秀。对象常是工作、方法、技术。

此处“错误”必须被改为“正确”的,因此“改正”才是最佳选项。


三、 辨析词义侧重的核心方法

辨析词义侧重没有万能公式,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核心步骤和一些技巧来攻克。

第一步:拆字组词法(最常用、最有效)

将词语中的关键语素(字) 拆开,分别组词,理解每个字的核心含义,差异自然显现。

示例1“履行” vs “执行”
履行:拆为“履”和“行”。“履”本意是鞋子,引申为实践、践行。因此“履行”侧重实实在在地完成(约定、诺言、手续、协议等),对象多是带有承诺性、约定性的事情。
常用搭配:~合同、~诺言、~职责、~手续
执行:拆为“执”和“行”。“执”有实施、实行的意思。因此“执行”侧重依照命令、计划、任务等去办,带有强制性、政策性。
常用搭配:~命令、~计划、~任务、~死刑、~政策
示例2“滥用” vs “乱用”
滥用:拆为“滥”和“用”。“滥”指过度、没有节制。因此“滥用”侧重过度地、超范围地使用。
常用搭配:~职权、~抗生素
乱用:拆为“乱”和“用”。“乱”指胡乱、没有条理。因此“乱用”侧重胡乱地、不按规则地使用。
常用搭配:~成语、~标点符号

第二步:上下文匹配法

分析文段语境,找到提示信息,看语境需要哪个“侧重点”。

1.
寻找特定对象空格后面所接的宾语(名词)往往是决定因素。
例: _____ 经费 (A. 节约 B. 节俭)
节约:侧重“约”,节省、约束,使可能被浪费的不被浪费。可接具体或抽象事物
搭配:~经费、~用水、~时间
节俭:侧重“俭”,俭省、朴素,指生活上用钱有节制、不奢侈。多形容个人生活作风
搭配:生活~、~的人
答案: “经费”是具体事物,故选“节约”。
2.
寻找逻辑暗示上下文中的语句会暗示需要哪个侧重点。
例: 他的研究_____ 了该领域的一片空白。(A. 弥补 B. 填补)
弥补:侧重“弥”,修补、补偿,使完整、抵消损失。对象常是缺陷、损失、过失
填补:侧重“填”,塞满、充塞,使空缺的地方被填满。对象常是空白、空缺、缺额
答案: 上下文是“空白”,显然“填补”的侧重点与之完美契合。

四、 高频常考词义侧重辨析汇总(部分)

词语组

侧重点分析

常用搭配

【遏制/遏止】

遏制:重在“制”,控制、压制,强调过程。

~势头、~通货膨胀


遏止:重在“止”,强行阻止、停止,强调结果。

~战争、~暴行

【沉浸/沉醉】

沉浸:重在“浸”,浸入水中,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中性词。

~在幸福的回忆中


沉醉:重在“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中。程度更深,多用于积极语境。

~在成功的喜悦中

【法制/法治】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是名词。

健全~


法治:依法治国的思想或方式,是动词。

实行~

【抚养/赡养】

抚养:侧重“抚”,爱护、养育,对象是晚辈(如子女、儿童)。

~子女


赡养:侧重“赡”,供给生活所需,对象是长辈(如父母、老人)。

~父母

【审定/审订】

审定:重在“定”,审查决定,有最终拍板的意思。

~计划、~方案


审订:重在“订”,审阅修订,指修改使之完善。

~书稿、~教材

【调节/调解】

调节:重在“调”,从数量、程度、关系上进行调整,使适合要求。对象是物。

~水温、~情绪


调解:重在“解”,劝说双方消除矛盾。对象是人事矛盾。

~纠纷、~矛盾


五、 解题思路与实战步骤

1.
通读文段,理解大意:明确空格处在句子中的意思和感情色彩。
2.
锁定选项,找出差异:看到一组意思相近的实词,立即启动“词义侧重”辨析模式。
3.
运用方法,拆字组词:对选项中的词语进行“拆字”,理解每个语素的核心含义。
4.
结合语境,匹配侧重:将拆解出的侧重点,与文段中的提示信息(如宾语、主语、上下文逻辑) 进行匹配。
5.
选出答案,代入验证:将选定的词语代入原文,通读检查是否流畅、精准。

六、 例题精讲

【例题】

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要触犯了法律的行为都会启动相关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规范微博营销必须依靠制度监管

B. 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C. 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 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问题】 从法律角度而言,对微博营销行为进行_____ 靠的是法律的依据。

A. 约束 B. 制约

【解题步骤】

1.
理解语境:空格需要填入一个动词,表示“法律”对“微博营销行为”所起的作用。后文提到“靠的是法律的依据”。
2.
辨析选项(词义侧重):
约束 (A):拆字为“约”和“束”。“约”指限制、“束”指捆绑。侧重限制、管束,使不越出范围。通常是通过规定、准则等来自外部或自我的控制。
制约 (B):拆字为“制”和“约”。“制”指控制、限定。侧重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以另一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即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限制。常用于矛盾双方的关系。
3.
匹配侧重:
文段强调的是“法律”对“微博营销行为”的单向管束和管理,并非描述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约束”一词更能体现法律作为一种外部规范,对营销行为进行限制和管束的这层意思。
4.
验证答案:代入“约束”,语句通顺,表意准确。答案:A

通过这样系统的分析和积累,你就能逐渐攻克词义侧重这一难关,实现逻辑填空的精准得分。


上一篇
没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