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货币

商品与货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一、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因素或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统一性表现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立性表现为:商品生产者要获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会影响个别劳动时间。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二、货币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时,就产生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执行此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此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执行此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

支付手段: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一国范围,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其主要作用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其中,商品价格总额 = 待售商品数量 × 商品价格水平。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纸币与信用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反之,如果纸币发行量不足,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三、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但从长期和总体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即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