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国理政
1.
执政理念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出处:《论语·颜渊》
释义:执政者自身正直,方能引领他人向善。
应用:干部作风建设、廉政主题的破题句
1.
国家治理
“构大厦者先择匠,治国家者先择佐。”
出处:《意林》引《物理论》
释义:治国需优先选拔贤才。
应用:人才强国、干部选拔制度论证
1.
居安思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老子》
释义:防患于未然,在混乱前治理。
应用:风险防控、应急管理类议题
1.
民心为本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出处:《管子·牧民》
释义:政权兴衰取决于是否顺应民意。
应用:民生政策、服务型政府建设核心论据
1.
法治根基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出处:《韩非子·有度》
释义:法律执行力决定国家强弱。
应用:依法治国、司法改革主题
1.
变革创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
释义:政策以实效为导向,不拘泥旧制。
应用:制度创新、政策优化类文章
1.
德法并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基石。”
出处:习近平
释义: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
1.
以史为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释义:历史经验指导当下决策。
应用:政策延续性、历史教训反思
1.
务实执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出处:习近平
释义:反对形式主义,强调实践价值。
应用:批判官僚主义,呼吁政策落实
1.
团结聚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出处:《文子》
释义:凝聚集体力量可成大事。
应用:社会治理共同体、群众路线论证
二、民本思想
1.
民惟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安定。
应用:民生保障、共同富裕主题开篇
1.
爱民为民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出处:《晏子春秋》
释义:最高尚的品德是爱护百姓,最卑劣的行为是损害百姓。
应用:批判官僚主义,强调公仆意识
1.
民心向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与百姓同甘共苦,才能赢得支持。
应用:干群关系、基层治理论证
1.
惠民利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
释义:治国原则以造福百姓为根本。
应用:惠民政策评价标准,如医疗、教育公平
1.
群众智慧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出处:王充《论衡》
释义:政策得失需倾听基层声音。
应用:论证调研必要性、民主决策价值
1.
以民为镜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出处:《史记》
释义:观察民情可知治理成效。
应用:政策反馈机制、民意收集主题
1.
富民安邦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出处:《管子》
释义:治国需先让百姓富裕。
应用:乡村振兴、收入分配改革议题
1.
民生优先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出处:《尚书》
释义:粮食是政事的首要任务。
应用:粮食安全、三农问题核心论据
1.
民心政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出处:习近平
释义:人民是执政根基。
应用:结尾升华执政为民理念
1.
为民担当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出处:于谦
释义:愿百姓温饱,不辞劳苦奉献。
应用:公仆精神、扶贫攻坚主题收尾
三、为政之道
1.
公正廉洁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出处:白居易
释义:为官要公平,面对钱财要廉洁。
应用:反腐倡廉、权力监督制度建设
1.
勤政实干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荀子·修身》
释义:再近的路不走也无法到达,再小的事不做也无法完成。
应用:批判形式主义,强调执行力
1.
权力监督
“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出处:当代箴言
释义:缺乏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应用:法治政府、监察体制改革核心论点
1.
修身正己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
出处:《礼记·大学》
释义:治国必先修养自身品德。
应用:干部队伍建设、党性教育话题
1.
担当奉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林则徐
释义: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
应用:党员干部责任担当论述
1.
谦逊纳谏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出处:《尚书》引周公言
释义:以民意为镜检视自身。
应用:民主决策、倾听民意主题
1.
俭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出处:李商隐
释义:勤俭致兴盛,奢侈致衰败。
应用:反“四风”、节约型政府建设
1.
慎独自律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出处:《菜根谭》
释义:独处时更需严于律己。
应用:干部自我监督、慎微慎独论述
1.
责任为本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出处:丘吉尔
释义:伟大源于责任担当。
应用:公职人员使命感论证
1.
知行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陆游
释义:实践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应用:基层调研、政策落地类文章
四、法治建设
1.
法治精神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出处:王符《潜夫论》
释义:法律有效执行则国家安定。
应用:依法治国重要性论述
1.
执法准则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出处:《韩非子·有度》
释义:法律不偏袒权贵。
应用:司法公正、法律平等主题
1.
全民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出处:习近平
释义:法治根基在于民众认同。
应用:普法教育、法治社会建设
1.
立法先行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出处:张居正
释义:执行比立法更难。
应用:法律执行力、基层执法困境
1.
制度权威
“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出处:拜伦
释义:蔑视法律者终受惩罚。
应用:树立法律权威性论证
1.
德法互补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出处:《大戴礼记》
释义:道德预防犯罪,法律惩治犯罪。
应用:德治与法治结合议题
1.
程序正义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出处:西方法谚
释义: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应用:司法程序透明化改革
1.
法为公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出处:梁启超
释义:法律是公共工具,变革是普遍规律。
应用:法律适应时代发展必要性
1.
诚信立法
“轻诺必寡信。”
出处:《老子》
释义:随意承诺必失信于人。
应用:政策连续性、政府公信力
1.
改革魄力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处:《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改革需突破陈规与舆论压力。
应用:司法体制改革攻坚
五、德行修养
1.
诚信立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人无诚信则难以立足。
应用:政务诚信、社会信用体系
1.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子家训》
释义:珍惜物质资源。
应用:反浪费、可持续发展主题
1.
理想信念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出处:习近平
释义:困境锤炼意志,磨难成就价值。
应用:青年奋斗、脱贫攻坚精神
1.
谦逊自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出处:王阳明
释义:战胜内心欲望比外部挑战更难。
应用:干部自我革命、党性修养
1.
仁爱奉献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
出处:巴金
释义:甘做平凡奉献者。
应用:基层工作者价值论述
1.
终身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无志向无法坚持学习。
应用:干部能力提升、学习型政府
1.
淡泊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
释义:淡泊名利方能坚定志向。
应用:干部政绩观矫正
1.
克己奉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处:诸葛亮
释义:竭尽全力奉献至生命终结。
应用:公职人员奉献精神升华段
1.
德才兼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司马光
释义:才能是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
应用:干部选拔“德才兼备”标准
1.
家国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忧患在百姓之前,享乐在百姓之后。
应用:结尾升华公仆精神
六、改革创新
1.
变革勇气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出处:《诗经·大雅》
释义:古老国家亦需革新。
应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制度革新
1.
与时俱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处:《周易·系辞下》
释义:困顿则求变,变革则通达。
应用: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
1.
创新驱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出处:习近平
释义:创新是进步、强大、制胜的核心。
应用: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
1.
实践求真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
出处:《荀子·儒效》
释义:实践高于听闻与观察。
应用:基层调研、政策试点方法论
1.
开放包容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
出处:魏源
释义:制度适合国情、利于人民即可。
应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
1.
破旧立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处:刘禹锡
释义: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
应用: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升级
1.
改革担当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出处:邓小平
释义: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
应用:深化改革攻坚期论述
1.
创新思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礼记·大学》
释义:持续创新永无止境。
应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主题
1.
人才创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
释义:后人超越前人。
应用:青年人才培育、创新梯队建设
1.
系统改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出处:陈澹然《寤言二》
释义:缺乏全局观无法做好局部。
应用:改革系统性、整体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