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方舟


一、人物简介: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顾方舟(1926-2019),浙江宁波人,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糖丸疫苗”发明者,中国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防控体系的奠基人。他幼年丧父,因目睹母亲被庸医误诊而立志从医。1955 年,面对国内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儿童瘫痪率高达 34%的危机,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历时 9 年研发出全球首个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使中国小儿麻痹症发病率从 1959 年的十万分之 4.06 降至 1994 年的零。2000 年,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他的贡献被誉为“以一粒糖丸,护佑三代中国人”。2019 年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其为“疫苗领域的爱因斯坦”。


二、核心事迹:以科学为舟,载生命渡劫

1.
“云南深山实验室”——疫苗研制的生死时速 1957 年,顾方舟率队赴昆明建立中国首个脊髓灰质炎研究基地。在缺电少水的山洞实验室中,他突破病毒分离培养技术,从患者粪便中提取出病毒毒株“中Ⅲ2 株”,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他说:“科学家不能只在城市里做研究,疫情在哪里,实验室就该在哪里
2.
“以身试药”——科学家家庭的集体献身 1960 年,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顾方舟瞒着妻子,与团队成员喝下首批疫苗溶液;一周后,他给不满 1 岁的儿子顾烈东服下疫苗。他说:“如果疫苗有问题,我的孩子第一个承担风险。”此举推动疫苗快速获批,被写入中国医学伦理教科书。
3.
“糖丸革命”——让疫苗成为孩子的甜蜜记忆 针对液体疫苗运输难、保存难的问题,他创新将疫苗融入糖丸,零下 20℃保存期从 3 天延长至 2 年。1965 年,“糖丸疫苗”全国推广,农村医生用保温瓶即可配送。至 1980 年,中国 4 岁以下儿童接种率达 97%,病例数下降 99.9%。
4.
“全球无脊灰”——中国方案的世纪贡献 他主导的“脊灰监测网络”覆盖全国 30 万卫生站点,建立快速疫情响应机制。1994 年,中国报告最后一例本土病例;2000 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消灭脊灰。他推动疫苗技术援助亚非国家,全球超 10 亿儿童因中国方案受益。

三、适用主题的多维诠释

主题一: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

关键词:自主攻关、技术破壁、科学报国 面对苏联拒绝提供疫苗毒株的困境,顾方舟团队独创“猴肾细胞培养法”,突破病毒扩增瓶颈。他提出“活疫苗路线”时遭国际质疑,但最终证明减毒疫苗保护率高达 95%,远超灭活疫苗的 60%。 金句科学家的战场不在论文里,在人民健康的第一线。”


主题二:医者仁心——以生命守护生命的誓言

关键词:牺牲奉献、大爱无疆、伦理典范 在云南实验室,他每天工作 18 小时,因长期接触病毒患上神经性耳聋;为观察疫苗效果,他徒步走访 300 个村庄,亲手为 5 万名儿童喂服糖丸。他说:“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案例:1963 年河北疫情,他三天三夜未眠调配疫苗,挽救 2000 名儿童免于瘫痪。


主题三:基层治理——公共卫生的“中国模式”

关键词:全民动员、系统防控、长效体系 他设计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被世卫组织称为“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模式”。1978 年,中国将脊灰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开创全球首个国家免费接种制度。 成果:至 2000 年,中国累计减少脊髓灰质炎病例超 100 万例,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 3000 亿元。


主题四:国际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医学实践

关键词:技术共享、全球健康、大国责任 他推动中国加入“全球消灭脊灰行动”,向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捐赠疫苗 4500 万剂。2011 年,非洲最后一例脊灰病例的病毒样本送至中国实验室分析,世卫组织致信:“感谢中国为人类健康锚定方向。” 金句疾病没有国界,疫苗不应有专利。”


主题五:精神传承——医学科研的薪火之路

关键词:学科建设、团队协作、青年培养 他创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培养出李兰娟、侯云德等院士。临终前叮嘱学生:“做疫苗,要永远把安全性和有效性刻在心上事迹:2018 年,92 岁的他坐着轮椅参加“中国消灭脊灰证实会”,全场起立致敬。


四、结语:糖丸不朽,仁心永驻

顾方舟用一粒糖丸筑起生命的方舟,让中国儿童远离“跛行时代”。从昆明山洞的煤油灯到联合国领奖台,从亲手喂服疫苗到全球无脊灰的曙光,他证明:科学的价值不在于论文的厚度,而在于生命的重量。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大厅镌刻着他的名言:“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好健康接力赛。”这颗承载着智慧与温情的糖丸,已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永恒丰碑——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是让最脆弱的人也能尊严地站立